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等待戈多故事梗概

等待戈多故事梗概

2023-11-23 20:07:27 982浏览

不少人曾在语文教科书里学过《等待戈多》这篇文章,相信你读完后也会忍不住吐槽:“这作者都写了些什么玩意呀?”《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它讲了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人来,也没有人走”的故事。

等待戈多故事梗概:

两个浑身发臭的老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小路上用梦呓般的语言对话,原来他们在焦急地等一个名叫戈多的人。第一天等了一天未等到,第二天(即第二幕)又继续等,来了一个小孩,自称是戈多的使者,宣布戈多先生不来了。但这两人还在毫无希望地等待着。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交待,有人问贝克特戈多意味着什么,他回答道:“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等待希望,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

“戈多”作为一个代名词始终是一个朦胧虚无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局的中心线索。

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思想上:它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荒诞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荒诞的。

人生下来有着种种期望、理想、追求,但这个世界却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一切传统的人生价值、尊严、荣誉、道德、礼貌等,都土崩瓦解了。如果按传统原则和标准行事,就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个特征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普遍的思想危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严重脱节。人们对充满灾难的世界无法理解,感到一片混乱。

2、艺术上:采取荒诞的、混乱的艺术形式。

(1)打破了以情节和对白为基础的戏剧传统。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情节,更谈不上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

(2)常常带有梦幻和恶梦的性质。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剧中出现盲、哑、聋的形象,象征人与世界、人与人无法沟通。

(3)在荒诞派作家看来,既然世界和人的存在都是荒诞的,没有意义,那么作为人们之间交往的工具的——语言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这类戏没有连贯的语言,更无发人沉思的隽语和机智的对话。它的对白常常是枯燥无味的陈词滥调,不断重复的唠叨絮语,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的句子。

等待戈多的作者简介: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20世纪杰出的戏剧家、小说家,但同时也是一位文艺批评家。贝克特早年研读笛卡尔、叔本华的哲学,年轻时追随乔伊斯,崇尚形式实验,后来长期旅居巴黎,喜爱法国现代主义作家普鲁斯特,二战后又深受法国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其涉猎十分广泛,批评视野极为开阔。

他较早发表的批评作品有《但丁、布鲁诺、维柯、乔伊斯》(1929)和《普鲁斯特论》(1931)。二战后,他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撰写了大量以绘画艺术为主的评论和随笔。此外,他出版的非虚构作品还有《三个对话》(1949)和《断简残编》(1983)。无论是早年的文学评论,还是后来的美术批评,以及出于经济原因写就的不少应景之作(这些作品大多收集在《断简残编》中),都展示了贝克特系统的、不断发展的文艺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