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内阁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内阁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2023-11-20 15:21:34 871浏览

内阁一词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属于朝代的行政机构。在历史的演变中,明成祖靖难夺位后,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人直入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建立。

内阁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明代。

内阁的起源

明朝朱元璋时期及以前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采取的是丞相制,丞相是有实权有决策权的,丞相可以开府设置属员形成自己的一套参议和执行机构。相反内阁制是一个团体决策机构,它本身也是参议和执行机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担心相权过大而废除丞相加强君权,亲自掌管六部。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殿阁大学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但是,明朝内阁首辅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批红。

满清入关后,仍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权力开始消减,到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取代了内阁,至此内阁成了摆设。

明朝内阁有什么作用

1、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明朝内阁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在明朝时期,内阁成员通常会根据皇帝的要求,研究各种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会被整理成奏折或上谕的形式,提交给皇帝审批。这样一来,皇帝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的情况,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2、参与政策和决策的制定

除了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之外,明朝内阁还参与政策和决策的制定。内阁成员通常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考核的高级官员,他们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和制定政策。这种对政策和决策的影响使得内阁成为了明朝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

明朝内阁还可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明朝时期,各个部门之间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分歧。内阁成员可以通过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国家的发展。

明朝内阁的产生对明代政治产生的影响

明朝内阁制度是一个新的事物,它的出现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内阁制度是在明代确立的,在明代前期,内阁制度并不完善。后来内阁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并且成为了明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统治,将宰相制度废除。到了朱棣时期,为了加强皇权统治,才设立了内阁制度。

在内阁制度形成后,由于其权力比较大,皇帝不敢随意处置朝政。为此明朝皇帝为了能够顺利处理朝政事务,就开始借助宦官来处理朝政。

但是明朝中期以后,宦官开始掌握朝政,使皇帝的权力受到极大制约。直到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吸取明朝教训才开始重用宦官。明朝内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