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2023-11-15 17:02:29 541浏览

大国之间的博弈是残酷且复杂的,而他们所做的一起都基于自己的利益。所以就有了绥靖政策这么一说,虽然是不好的,但也有一定积极的方面,是可行之策。

绥靖政策什么意思

对侵略者姑息妥协,用牺牲他国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求得自己一时安全的政策。1938年英、法同德、意法西斯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就是绥靖政策的突出表现。

绥靖政策出现背景

“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

1、英法维权政策

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背景。

2、社会背景

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3、社会思潮

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4、对外扩张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

(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4)《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因此,我们认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

1940年5月-6月,德国入侵法国,6月22日法国沦陷,绥靖政策破产。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1、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英、法操纵的国联未制裁日本。

2、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表面宣布制裁意大利,却不实行石油禁运;英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大利使用;美国实行“中立”政策,不向双方运送武器,实际上有利于意大利。

3、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不向双方运送武器,但对德、意援助叛军听之任之,美国继续实行“中立”政策。

4、1938年,英、法、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牺牲弱小国家,祸水东引,达到绥靖政策的顶点。

5、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意宣而不战的“静坐战争”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后果

1、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

2、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主权被亵渎,从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3、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4、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