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安史之乱李白干了什么

安史之乱李白干了什么

2023-11-15 16:01:09 2291浏览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也将大唐的浪漫写进了诗里。那么,在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安史之乱发生时,李白又正在做什么呢?

安史之乱李白干了什么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已是55岁,正在去往庐山的路上,打算隐居起来,有诗云:“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李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是悲愤的,“四海论长安,嘶眉寡西笑。苍生疑落叶,白骨空相吊”,诗人通过长安惨景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在叛军铁骑下人民遭受的苦难,此时,李白的心中也是愤恨的。

但他有报国之心却没有报国之门,无奈之下,隐居庐山。就在公元756年,洛阳、长安皆被攻占,唐玄宗不得不仓皇南下,途中,皇帝下诏命李璘为四道节度使,负责南方平乱,永王李璘挥军南下,恰巧路过庐山,为了壮大声势,李璘辟书三邀久负盛名的李白加入军中。此时的李白虽然身在山中隐居,心中却牵挂黎民江山,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是他盲目地以为这是杀敌立功的好机会,写有诗:“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却识人不清,李璘早有造反之心,在太子登位后,举兵造反,最终被杀,李白不幸成为政治犯,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事实上,李白的目的是纯正的,就是“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鱿,澄清洛阳水”,扫清叛军是他的理想,可是因为没有看清永王的真实的狼子野心,所以被卷入争权夺利的纷争中,李白在《南奔书怀》中悔道:“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在这场战争中,李白有了难以抹去的污点,但是这种污迹并非他主动为之,而是被牵连的缘故,李白在人格上依然是高蹈潇洒的,他的诗歌和资料也可以看出其未曾动摇的报国之心。

安史之乱对李白的影响:

影响是间接的,但并不是直接的。李白是唐代着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永王之乱在唐代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事件,对唐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王之乱的发生使得唐代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导致了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和改变。例如,永王和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割据和分裂,这对唐代的政治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永王之乱也使得唐代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例如,永王之乱导致了一些地方的混乱和民变,这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虽然李白不是永王之乱的直接参与者,但他的诗歌却受到了永王之乱的影响。永王之乱的发生和后续的事件使得唐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例如,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关于政治局势和社会问题的描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追求和感悟。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生长于绵州彰明县青莲乡(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北二十多里)。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常以诸葛亮等人自比。他曾因别人的推荐受到唐玄宗的征召,但唐玄宗召请他,只不过是希望他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诗人,并没有使他得到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他鄙视那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因此经常遭到谗言和诽谤的打击。李白在这样的境况下,在长安生活了三年,就愤然离去了。他的一生有不少时光是在漫游、漂泊中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李白的诗,自然、豪放、雄峻、壮美,具有真挚的感情和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写了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丽的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