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从最初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你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下文总结出一些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丝绸之路的故事
1、鸠摩罗什传经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著名佛教学者。他的名字又被翻译成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简称罗什。他的父亲是龟兹国的天竺(今印度)国师(受国王尊奉的最高佛学水准的代表),母亲是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王的妹妹。受母亲的影响,他七岁出家修练佛学。天资聪慧,悟性高妙,精通多种语言,广学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特别精通大乘学说。在西域各国传教,声誉极高。公元382年,前秦名将吕光西征,迎罗什来中国,先在凉州(今武威),后到长安(今西安)。公元401年,后秦姚兴更尊罗什为国师。他在长安主持佛经翻译,先后翻译佛典35部共294卷。他的工作,改变了以往中国佛经只有零星翻译的历史,使得大乘经典都有中译本,而且一改以往佛经翻译的朴拙风气,使中文佛经达到了意义通达的水准。他还培养了一批极有建树的佛教学家,历史记载,他的门徒有三千,其中著名的有僧肇、道生、道融、慧观等。鸠摩罗什把中国的佛教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法显取经
法显: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后来于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张骞,汉武帝时期的外交使节,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出生于汉朝,早年便具备了出色的才干和勇气。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匈奴的封锁,寻求与西域各国的联盟,共同抵抗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穿越了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沿途经过了许多国家和地区。这次出使不仅使汉朝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易打下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东西方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通过引用《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过程和贡献。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揭示了张骞在拓展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推动汉朝与西域各国联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汉书》则从汉朝政府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政治目的和意义,充分证明了张骞出使对汉朝和西域各国关系的重要性。
古代的丝绸之路究竟是什么样的?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当时,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道路:一条出阳关,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shā)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这就是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