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百家争鸣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背景

2023-11-07 17:15:08 317浏览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时期出现了众多不同流派的思想家,各学派观点相互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百家争鸣的背景

1、贵族政治的崩坏。

权力方面,贵族政治决定了诸侯各国均为周王室所封,诸侯国内部的世袭制度又决定了最高权力的垄断性与封闭性,所有的领土均有固定不变的统治者,从诸侯王到公卿大夫,皆是如此。封闭与垄断必将带来停滞甚至是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贵族政治积弊日甚。遇暴君则民遭殃,民遭殃则需求变。

2、经济制度的崩溃。

经济方面,贵族政治决定了所谓的井田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卿贵族世袭的不仅仅是权力,也包括土地。而土地便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直接决定着经济地位。没有的权利,也没有资产,而这一切在一个人出生时就决定了。不仅遭受着当下的苦难,而且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井田制度的不适应所引发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

3、教育制度的变革。

孔子之前,并没有不做官也不从事其他劳动而专门讲学的人。平民也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作为教育的开创者和普及者,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及行为无疑是伟大的。贵族政治的崩坏带来了教育更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为后期思想之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4、私人著述的兴起。

在贵族政治垄断一切的时期,所谓的书籍皆为官方的“政教典章”,并没有私人著述。正如《文史通义》中所记载的“官师守其典章,史臣录其职载。”即便是孔子本人,其系统思想的收录与传播也源自于其门人观察并记录。教育的普及促进了思想的繁荣,私人著述的兴起推动了哲学思想的传播。

5、时世君主的好恶殊方。

“圣贤不明,王道既微”,旧制度接近崩塌,新制度尚未确立之际,有为旧制度拥护坚守的,有为旧制度改良修正的,也有为新制度摇旗呐喊的。各种思想流派应运而生,皆著书立著,阐述其思想主张之根据。他们四处奔走,想要赢得时君世主的信从。政治制度的大过渡为哲学思想的大解放提供的肥沃的土壤。

百家争鸣中的几个主要流派:

一、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主要思想是“仁、恕、诚、孝”,孔子很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提倡教化和仁政。秦始皇时期,他焚书坑儒,打压儒学,儒家开始衰落。汉武帝时期,由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加入了忠君思想、天人感应等,让儒学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推到了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成了我国的正统思想。

二、法家。法家没有具体的创始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但法家思想成熟于春秋时期,它被称为刑名之学,经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发展后,逐渐成了一个学派。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主要思想是“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即用法治国,法家思想也被历朝统治者采用。

三、道家。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也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成型。道家代表人物有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道家是一个学术门派,后来发展成了道教,与儒、佛并列,对我国影响很大。

四、墨家。墨家出现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由于墨家思想中带有政治属性,所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时候,墨家遭到了打压,从此一蹶不振,晚清时期,墨家又被学者挖掘了出来,有复苏迹象,但还是影响不够。

百家争鸣的意义:

首先,百家争鸣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在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之间进行激烈的争论和交流,推动了各种思想流派的繁荣和发展。这些思想和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而且对后世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百家争鸣促进了社会和政治的进步。

在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学派和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政治的重要观点和理论,如孔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法家的“法制思想”等,这些观点和理论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百家争鸣提高了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

在百家争鸣的时期,人们通过参与思想交流和争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这有助于人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总的来说,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