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阿拉伯帝国首都

阿拉伯帝国首都

2023-11-07 17:13:58 276浏览

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国就算成立了。但是对于他的首都是什么,还是需要通过历史分析来进一步确定。

阿拉伯帝国首都

阿拉伯帝国(也称为阿拔斯王朝)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它在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阿拉伯帝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初,当时阿拔斯家族推翻了之前的奥马亚王朝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阿拉伯帝国的首都设在巴格达,这个城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强大的中央政府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以巩固他们的统治,他们采取了集权的体制,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种行政机构和官职。

阿拉伯帝国成为了学问的中心,巴格达成为了一座著名的学术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文化人才,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充分支持文化和学术事业,大量的文化作品在此时期产生,包括诗歌、文学、历史、哲学和科学等领域。

阿拉伯帝国发展了繁荣的贸易网络,它通过陆路和海路与东西方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从中获取了巨额财富。

阿拉伯帝国还发展了农业和工业,尤其是手工业和制造业,在陶瓷、纺织品和金属加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帝国逐渐陷入了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蒙古人的入侵和其他王朝的崛起削弱了帝国的实力,最终在1258年被蒙古帝国摧毁。

尽管阿拉伯帝国最终灭亡,但它在伊斯兰教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中东地区带来了长期的相对稳定和繁荣,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成就在多个领域都为后世所称道,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阿拉伯帝国最终走向衰亡,原因众多,下面将探讨这些原因,并分析其对帝国衰亡的影响。

阿拉伯帝国衰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和内部冲突,在帝国的辉煌时期,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拥有广泛的权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权力逐渐被贵族阶层所掌控。

贵族们通过腐败和贪污来滥用权力,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府的无能,帝国内部还存在着派系斗争和政治争斗,这削弱了帝国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阿拉伯帝国的初期,哈里发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军事、行政和司法等多重权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哈里发对政权的控制逐渐削弱,不再具备实际的执政能力。

相反,贵族阶层通过腐败和贪污来滥用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漠视民众的需求,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府的无能。

贵族们通过操控政治机构和官僚体系,将权力用于个人的聚敛和利益集团的扩张,他们在税收征收、土地分配和官员任命等方面从中谋取私利,而忽视了公正和法治原则,这种腐败现象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满情绪的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帝国的稳定性。

巴格达历史沿革

1、史书记载

在前18世纪德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就提到了巴格达(意为“天赐”)为一重镇。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750-1258年),最初定都在安巴尔。这个王朝的第二位哈里发曼苏尔(754-775年)认为安巴尔不适合作京都。于是亲自勘察,选中了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一个叫巴格达的小镇,决定在这里建立新都。经过4年施工,新都建成,命名为“马迪纳·萨拉姆”,即“和平之城”,作为阿拉伯帝国首都。城为圆形,故有“团城”之称。城分外城、内城和皇城3层,有3道城墙。以皇城为圆心,城墙构成3个同心圆。城墙各有等距离的4道城门,4条大街从中心区伸向城门,形似车轮辐条。皇城内有皇宫、官邸、清真寺、图书馆、花园等。

2、全盛时期

773年,曼苏尔又在城郊另建一座宫殿“永恒宫”,并在河东岸为皇太子建营垒、府邸和清真寺,河东西两岸用浮桥连接,互为掎角之势。8世纪中期-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浴室及市政交通设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辏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学者荟萃,文化昌盛。

3、创建智慧馆

830年,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创建国家学术研究机构“智慧馆”,聚集不同民族及宗教信仰的著名学者,将希腊、波斯、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加以收藏、整理并翻译成阿拉伯文,促进了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发展。9-11世纪,巴格达伊斯兰学术方兴未艾,苏菲派、穆尔太齐赖派、艾什尔里派及阿拉伯语言学派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各派别学者在宫廷的赞助和庇护下着书立说,在古兰经学、圣训学、教法学、凯拉姆学及文学艺术方面均作出了重大成就。据载,巴格达曾建有30多所各类宗教学校,其中11世纪塞尔柱朝首相尼扎姆·穆勒克建立的尼采米亚大学和13世纪哈里发建立的穆斯坦绥里耶大学最为著名,曾培养出大批著名学者和官吏。同开罗、科尔多瓦并称为伊斯兰世界三大文化名城。

4、遭受洗劫

1258年和1401年,巴格达曾遭蒙古旭烈兀和帖木儿军的两次洗劫,大量建筑古迹文物遭到摧毁,巴格达收藏的经典全部被投入河中,据说墨水将河水染黑。后来巴格达置于伊儿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统治下。1534年和1558年分别被土耳其人和波斯人占领,并在1638年后长期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17年被英国殖民军占领。

5、定都

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定都巴格达,20世纪末,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商业、交通和文化的中心。市区现代化建筑和古老建筑遗风共存,交相衬托。据史载,巴格达曾建有560多座清真寺,到2006年共有清真寺100多座,著名的有卡兹米耶清真大寺、伊玛目·阿德哈姆清真寺、阿卜杜勒·卡迪尔·吉拉尼清真寺等。城内有多所大学(包括宗教大学),其中著名的有古老的穆斯坦绥里耶学院跟阿拔斯宫、伊拉克博物馆、伊斯兰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古迹。在统一公园屹立着阿拉伯历史名人大型石像,在萨阿敦大街和艾布·努瓦斯大街各矗立着取材于《一千零一夜》故事人物的大型铜塑像。闹市区有一座构思奇巧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巴格达新添了许多现代化建筑,著名的有国王费萨尔一世陵墓、白宫(政府宾馆)、共和宫、国际会议中心大厦、巴比伦饭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