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吗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吗

2023-11-03 17:30:11 411浏览

法典是一部记录着一定时期内法律规则的文献,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古至今,世界上也颁发过很多法典,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什么呢?据说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吗

是。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法典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神话王权,宣扬其权力得自神明:其二,夸耀汉谟拉比本人的伟大业绩;其三,声明其立法目的,即“弘扬正义于世,消灭不法邪恶之人,阻止恃强凌弱发生。”

正文部分共计282条,第1-5条是关于神判的规定;6-25条是关于盗窃动产和奴隶的规定;第26-88条是关于田园房屋等各种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和抵押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其中有14条残缺);第89~126条是关于借贷、经商和所谓债奴等方面的规定(其中有4条残缺);第127~194条是关于婚姻和家庭的规定;第195~214条是关于伤害不同地位之人予以不同处罚的规定;第215~240条是关于各种职业人员的报酬和责任的规定;第241~277条是关于租用工具、牲畜和雇工的规定;第278~282条关于赎还奴隶的规定。

在结语部分,《汉谟拉比法典》主要是宣扬这部法典,是如何公正与正义,希望垂之后世,并诅咒敢于破坏法典之人。

楔形文字概要

1、楔形文字的发展历程

楔形文字(cuneiform)由古代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于公元前4千纪末时发明。公元前3千纪,伊朗西南部的埃兰人和地中海岸边的埃卜拉人也使用楔形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王国征服了苏美尔城邦,阿卡德人采用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符号书写自己的语言阿卡德语。公元前21世纪,乌尔第三王朝控制了两河流域及周边的大片区域,苏美尔语重新成为通用语言。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之后,阿摩利人入主两河流域,他们没有发明文字,于是沿用阿卡德语文字,两河流域南部形成了巴比伦语,两河流域北部形成了亚述语,赫梯和乌伽里特等周边民族也使用楔形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在此后的漫长历史中,楔形文字随着西亚各国与古代埃及等地的交流,传到了地中海东岸地区,并成为成为该地区重要的书写符号之一。公元前1千纪前期,亚述帝国征服了西亚大部和埃及北部,乌拉尔图人采用楔形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但是,随着阿拉米人的流散,简便易用的阿拉米字母文字逐渐在西亚地区流行起来,楔形文字书写面临挑战。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崛起,尽管波斯人采用楔形文字符号书写自己的语言,但是,阿拉米语是这个庞大帝国的通用语言,楔形文字的使用范围进一步萎缩。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人和罗马人先后入主西亚地区,两河流域文化趋于泯灭,楔形文字也渐趋沉寂,无人识读。

2、楔形文字的释读

楔形文字在近现代能够被释读要归功于亚述学家。近代以来,欧洲掀起“古董热”,越来越多的欧洲游客、商人、传教士和世俗学者去往西亚,其中有很多人详细记录了自身所见古迹,并且通过文字描述将之展示给欧洲;有的人还在游记中插入了大量图片,这些图片包括地图、建筑图、遗址图以及临摹的铭文等等,更进一步且更形象地把西亚的文物古迹展示给欧洲;有的人则是直接把文物(如刻字砖)带回了欧洲。上述种种,使欧洲人对西亚古老而神秘的过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欧洲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些古迹及古物(尤其是铭文)的背后隐藏着的奥秘,因而许多参与西亚古物考察的学者开始尝试解读铭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别的解读尝试逐渐发展成由众多欧洲学者一同参与解读,其共同的解读对象正是神秘的楔形文字。最终楔形文字被成功解读,这一成果是19世纪人文科学领域取得的划时代成果,也是人文科学的历史性胜利。当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的楔形文字文献开始说话后,一个被遗忘的古代世界又开始活现在人们的眼前,一个失落的文明又开始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