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侯德榜简介及主要事迹

侯德榜简介及主要事迹

2023-11-01 15:44:39 3048浏览

你一定听说过“侯氏制碱法”,正是侯德榜所创始的。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奠基人之一,是位科学救国的杰出化学家,他身上的优秀精神和品质,始终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

侯德榜简介及主要事迹

著名化工专家,“红三角”牌纯碱、“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开拓者,中国近现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闽侯,名启荣,字致本。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1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以论文《盐铁鞣革法》获博士学位。1922年在爱国实业家范旭东邀请下回国担任永利制碱厂总工程师,突破索尔维制碱法的封锁,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1933年出版《纯碱制造》,将索尔维制碱法的全部工艺公之于世,为中外化工学者共享。1937年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南京永利硫酸铵厂,使得中国具有了生产氨、硝酸、硫酸和化肥的能力,开创我国现代化工新纪元。抗战爆发后前往四川主持建厂,针对四川的生产条件先后改进了查安制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新途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1943年获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荣衔,被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1974年8月26日在北京去世。

从小立志,科学救国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出生。由于家庭贫困,侯德榜在乡里学了两年私塾便辍学回家,帮着父母在田间干活。

但他好学不倦。一次,祖父侯昌霖远远望见他趴在村外的水车上车水,双肘往横木上一撑,脚下踩着水轮,一边车水,一边自学从姑妈家借来的《古文观止》。经年累月,侯德榜的双肘都起了茧子。“挂车攻读”的故事从此传为佳话。

1903年,13岁的侯德榜在姑妈的资助下,进入福州英华书院就读。他博览群书,专业功底一步一台阶。学习3年后,被保送到上海闽皖铁路学堂学习。1910年毕业后,被派往英资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当工程练习生。学习期间,他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傲慢与欺压,立志要掌握科学技术,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

1911年,他考入北京清华留学生预备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3年,以10门功课共1000分的特优成绩保送赴美公费留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侯德榜完成博士论文《铁盐鞣革法》,围绕铁盐的特性以大量数据深入论述了铁盐鞣制品易出现不耐温、粗糙、粒面发脆、易腐、易吸潮和起盐斑等缺点的主要原因和对策,很有创见。《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全文连载,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首制纯碱,公开技术

20世纪初,我国所需纯碱全部依赖进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亚交通梗阻,碱价骤涨,以纯碱为原料的许多民族工业被卡脖子。受爱国实业家、化学家范旭东先生的邀请,侯德榜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于1921年回国应聘水利塘沽碱厂总工程师,发展民族制碱工业。从此,他一心扑在苏尔维法制碱技术研究和工艺改进、设备安装上,逐步摸索到实施苏尔维制碱的各项生产技术。

1924年8月13日,侯德榜用苏尔维法第一次试制出产品,但红黑色相间,质次量少。他没有气馁,经过调试改装,1926年重新开工试制,产品洁白精良。侯德榜称之为“纯碱”,以志不同于“洋碱”。1926年8月,以“红三角”命名的纯碱,参加了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并获得“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

当时苏尔维制碱法的技术还没有公开,侯德榜完全可以申请专利,但他认为他的技术属于全世界人民,应该造福于全人类,决不能把科学技术作为谋求个人财富的工具。1932年,侯德榜所着《制碱》一书在美国出版,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赞誉。1935年,中国工程学会奖给侯德榜该会的第一枚名誉金牌。

在侯德榜的努力下,1937年1月31日,亚洲第一流的南京永利硫酸铵厂终于建成,实现了中国化学工业酸碱两翼齐飞。

力克阻挠,报效祖国

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开工不到半年,日本侵华战火蔓延南京。日本驻南京领事胁迫该厂与他们“合作”。范旭东与侯德榜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布置技术骨干和老工人转移,把重要机件设备拆卸,分批船运入川,开始在后方重建化工基地。但当地深井中盐卤浓度低,苏尔维法的食盐转化率不高,制碱成本骤然提高,唯一的办法是重新摸索一条路子。

在范旭东的支持下,侯德榜在香港、上海、纽约设实验室,同技师们合作,分析了2000个样品,进行了500多次实验,终于在1940年成功独创了“联合制碱法”。这个新工艺极大提高了原料食盐利用率,达95%以上,同时食盐中的氯制成了农业用的氮肥氯化氨。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年会讨论同意将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

由于新制碱法的成功,侯德榜成为国际性的大科学家,中国制碱化学工业一跃登上世界舞台。1955年,侯德榜在北京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底,他将《纯碱制造》专著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重要补充和修改,完成了一部80万字的中文版《制碱工业》巨著,这是他从事制碱工业数十年的实践结晶。他把该巨着近2万元的稿酬全部交了党费。他说:“以有生余年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因患白血病和脑溢血于北京逝世。去世前,他交代把自己最珍贵的藏书献给国家,并交纳党费8万元。

记者了解到,侯德榜对家乡的化工建设十分关心,几乎每次写信给时任福建省化工厅总工程师的胞弟侯敬思,都对福建如何上马化工厂及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具体指导。在弥留之际,他还始终惦记着要在福建办一座碱厂,为家乡人民生产价廉物美的纯碱。

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列入第七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20年进行了修缮,成为我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市政府把侯德榜故居门前的北兴路命名为德榜路,台江区政府在福州江滨公园里立起侯德榜的铜像,以纪念这位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的重大贡献。

侯德榜的优秀精神品质:

一、爱国气节永传承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遭受很大损失。身为永利减厂总工程师兼厂长的侯德榜,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民族气节。

1937年8月7日,塘沽沦陷后,为避免碱厂落入敌手,侯德榜带领碱厂的核心技术人员四处搬迁,侯德榜将工厂设备能搬就搬,能撤就撤,绝不做亡国奴,当搬迁至南京时,他深感到七七事变对国家的影响,建厂时便在厂里设置了制铁工坊,当战火四起,德国封死了邮路时,制铁工坊启用,很快就得以生产地雷、炸药,支援抗战。抗战胜利后,为追回被日本掠夺的设备,侯德榜找到美国麦卡锁将军,索要设备,表示“哪怕一块废铁也要拉回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态度!”工厂迁至四川后,为改良制碱工艺,侯德榜赴德国就察安法技术引进进行谈判,当德国人提出产品不能在东北三省销售时,侯德榜愤然回国。正是这样的契机,促使他在破译索尔维制碱法的基础上,结合川盐的特点,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搞科学,不介入政治但是他坚持是与非,当时的局势是你不过问政治,但政治过问你。他在很多地方都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阻碍。他信任中国共产党,因此在全国解放前夕毅然从韩国绕道回到了祖国。后来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逐渐将朴素的爱国气节上升为为社会主义服务。他的不少后辈曾赴海外留学,但都在侯德榜的指引下,回归祖国,没有一个留在国外。侯德榜的侄子侯虞钧于50年代回国后,发明了着名的“马丁-侯”公式,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新中国的化工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俭朴持家重学问

侯德榜生活俭朴,不沾烟、酒、茶,经常穿打补丁的衣服,他的东西总是物尽其用,从不轻易扔掉。但他对学术研究的要求却从没有过一丝松懈。他外衣里面的衣服常常尽是破洞。妻子张淑春每次去看望他,第一件事就是为他一层一层地缝补衣服。他管教几个子女甚严,不允许乱花钱,教育子女要珍惜粮食,小孙女吃饭掉在桌上的饭粒,他一粒一粒地捡起来吃掉,还要检查饭碗,看她是否吃的干净。

为了节约生活开支,侯德榜和家人通常吃得都很清淡,每天有一顿饭必是面条,而且是只加便宜的雪里红,没有其他酱料的素面。在病重期间,他曾用颤抖的手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表示:“德榜体弱多病,恐不久于人世,对党和国家的栽培,无以图报,愿在百年之后,将家中珍藏的书籍捐献给国家。”根据他的遗愿,100多册书籍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500多册赠给化工学院。去世前,侯德榜把生平节约下来的钱与住房如数捐赠给了化学工会,用来发展化工事业和购买科技书籍。

三、勤奋笃实勉后人

侯德榜曾说过:“就天赋而论,我不算聪明,但我深知‘勤能补拙’这个道理,我一生之所以有些成就,除客观原因外,主观上要归于勤奋。”勤奋,在他的一生中,贯穿始终。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以勤勉、拼搏的姿态勉励着后人。

“勤奋、拼搏”是侯德榜的座右铭,生活中的侯德榜对子女们的要求也同样严格。侯德榜曾多次对家人说:“人活着就应该工作,没有工作就是废人。”虽然身为厂长,但在工作中,他事必躬亲,只要生产一出问题,第一个装锅炉查问题的就是他。侯德榜工作起来精神高度集中,饮食起居毫不讲究。据他的家人介绍:“他甚至能把毛裤贴着肉穿。问起来他只是笑笑,说‘我的皮肤不像你们那么细,我的皮肤粗。’”

侯德榜一生心系化工事业,解放后为考察化肥使用情况,他四处视察,最后跑不动了,便在家里开会研讨。就在去世前几天,祖父依然不停地写写算算做微积分。“直至去世前几个月,侯德榜还向化工部党组打报告要求到大连化工厂进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当时他已经是重病缠身,84岁高龄的老人。

侯德榜曾说:”我一向是怀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纯真感情,追逐着一切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机会,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斯人已去,声犹在耳。侯德榜的家风故事,展现了一位士子的家国情怀,也是我们当今值得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