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赵光义简介和历史事迹

赵光义简介和历史事迹

2023-11-01 14:31:21 454浏览

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宋太祖以后,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统一南方的任务。赵光义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他为历史留下了哪些贡献?

赵光义简介和历史事迹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赵光义在位共二十一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历史事迹:

1、早年经历

赵光义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

起初,赵光义之母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赵光义从小聪颖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

2、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光义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 赵匡胤即位之后,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登基为帝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3、执政初期

赵光义继位后首先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侄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个女儿为国公主。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宋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赵光义都予以赦免。

不过,赵光义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其幕府成员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宋太祖朝的大臣。此外,赵光义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赵光义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宋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

4、南征北战

赵光义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相继向宋廷纳土归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赵光义于二月率军亲征,宋军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

赵光义同年五月,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赵光义下令围攻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失败。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赵光义,请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交趾(越南)。于是,赵光义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最终成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赵光义以亲信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及弭德超等为禁军统帅,多庸碌之徒,临阵惧战。

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王小波和李顺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四川爆发。起义军所到之处调发富家大姓除生活品外一切财产于众,得到蜀地农民呼应。次年正月,起义军占据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赵光义得知后派遣两路大军讨之,起义军终于至道二年(996年)彻底失败。

5、传位难题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赵光义。赵元佐有武艺,善骑射,还曾经随赵光义出征过太原、幽蓟。本是最合适的皇储。不料赵元佐却因叔父赵廷美冤死而发疯。

雍熙二年(985年),赵光义召集几个儿子在宫苑中设宴饮酒作乐,因赵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散宴后,陈王赵元佑去看望赵元佐。赵元佐得知设宴一事,怒气难平,一个劲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烧宫院。

一时间,殿阁亭台,烟雾滚滚,火光冲天。赵光义得知后,猜想可能是赵元佐所为,便命人查问,赵元佐予以承认。赵元佐被废为庶人。其后以次陈王赵元佑成为众意所嘱的皇储人选,而赵光义也有此意。雍熙三年(986年)七月,赵元佑改名赵元僖,并封开封府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储。同年,雍熙北伐失利。赵普上《谏雍熙北伐》奏疏,得到赵光义嘉赏。后来,赵元僖也上疏论及伐辽之事,为赵光义采纳。

端拱元年(988年),赵普第三次为相,威权一时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拢赵普的陈王赵元僖也晋封许王,更加巩固了皇储地位。赵普罢相后,赵元僖又与另一位宰相吕蒙正关系密切。立储之事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不想在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回府,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赵光义极为悲伤,罢朝五日,并写下《思亡子诗》。赵元佐被废,赵元僖暴死,储位储空缺,于是冯拯等人上疏请早立太子,赵光义便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议论继承问题。

后来,赵光义被箭伤所扰,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就此私下询问寇凖。在寇准的支持下,终于在至道元年(995年),赵光义三子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恒。赵光义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赵光义却闻而不悦。后在寇凖的劝解下心情才好转。

6、病重去世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赵光义驾崩于万岁殿,时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十月己酉,葬于永熙陵。

赵光义对宋朝做的贡献:

1、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

公元960年,大宋王朝在赵匡胤的宣告下成立,但是并不代表宋朝已经统一除辽国以外的区域,反而当时的宋朝只是取代北周,占领北周的原有地盘,即使赵匡胤到处征战,也没有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

直到公元976年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先后灭掉五代十国时期留下的残余势力,最终在赵光义手里实现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真正地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大混乱时代。因此赵光义上位之后为宋朝做的第一个贡献就是给大宋百姓一个相对安宁的生活环境,让大宋王朝完成中原地区统一。

2、为大宋修筑水长城从而抵御辽国

宋太宗赵光义从公元979年开始一直对辽国发动战争,希望夺回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面对辽国的骑兵,宋太宗组建的“静塞军”也与对方拼杀的不相上下,但是最终因为战马的原因,导致这个战斗力爆棚的静塞军没有传承下去。

因此,面对辽国的骑兵,宋朝只能以守为攻,而可以修筑长城的燕云十六州不在宋朝手里,所以只能利用现有的优势修筑防御工程,经过多番考虑,在当时守将何承矩的提议之下,修建出长达450多公里的水上防御工程,所以称之为水长城!

正因为宋太宗吸纳大臣的建议才能修成这个“水长城”,从而让北宋有着守御现有国土的能力,一直保持100多年,这个就是宋太宗为大宋王朝做出的第二大贡献!

3、改变谏官制度和登闻鼓制度

第一,所谓谏官制度,其实就是指言官进谏的通道,一个皇帝是否有所作为,言路的开明是非常重要的体现,皇帝虽然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也可以一言堂,但是还要听得进谏言。

因此赵光义在这个方面做出改变,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谏官的官阶等级,以表示天子对言路的重视,于是宋太宗将左右补阙改名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改为左右正言。

同时,宋太宗对直言进谏的官员都是宽恕为主,几乎没有做出惩罚谏官之事,例如寇准当时还未担任宰相前,有一次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硬是拉住赵光义,不让赵光义离开,而赵光义不仅没有处罚还很欣赏寇准!

因此赵光义在谏官制度之上做的制度性改变和他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后来宋朝更完善的谏官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登闻鼓制度,是指宋太宗命令大臣在皇宫禁门处设置一个大鼓,方便有冤屈的臣民可以直接到此地敲鼓鸣冤。

因为这个“大鼓”鸣冤之后有机会直面皇帝,而宋太宗也特意安排一些时间亲自处理这个“大鼓”而来的案件,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员竟然状告开国元勋-曹翰,事后审查证据确凿,不过宋太宗没有处死曹翰,念他立下汗马功劳,只是削去所有官职和荣誉并流放!

4、对科举制度做进一步完善

自隋朝以后,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王朝最为重要的选拔人才的通道,而到宋朝,没有了世家门阀阻拦,完全是看皇帝选谁,所以科举制度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宋朝形成一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对选拔人才更是关键。

于是赵光义对科举制度作出进一步完善举措:第一,扩大录取人员名单和范围,因为真正人才是少有的,只有多录取才能发现真正有用之才;

第二,殿试考试后实行糊名制度,即参与殿试考试的进士在交卷之后,他们的姓名都被纸糊住,阅卷官员看不到姓名,这样避免滥用私权,保证录取的公平性。

5、鼓励农业经济发展

宋太宗在即位后,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面对因战乱四处游走的流民,多次下诏要他们在一个地方定居,尤其是可以开荒的地方,允许他们在没有开荒的地方开垦自己的土地,并规定朝廷官方不收他们的租税,从而让宋太宗时期的田地比起宋太祖时期要多十七万多顷。

同时,宋太宗安排官方帮助各地修建水利工程,保证农田的灌溉,极大地促进了宋朝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