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巴士杀菌是什么原理

巴士杀菌是什么原理

2023-10-28 13:45:09 253浏览

巴氏灭菌法又称巴氏消毒法,得名于其发明人法国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1862年,巴斯德发明了一种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但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消毒方法,即巴氏消毒法。

巴士杀菌是什么原理?

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在温度68℃、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巴士杀菌是谁发明的?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微生物生理学的开创者,被称为“微生物之父”,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之一”。

1865年,在法国南部,农户们所养的蚕被一种未知的病疫所侵扰,出现大批的死亡,致使法国的丝绸工业受到严重的打击。

路易斯·巴斯德听说后,立刻到当地进行调查。经过认真研究,他通过显微镜发现了致病的微生物——病菌,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病菌的人。他还发现,在高温状态下,病菌会很快被杀死。

当时,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很有名,可以说是法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是啤酒经常会莫名变酸,失去其香醇的口感,酒商们不得不将坏掉的啤酒倒掉。这让啤酒界的生产主们十分头疼。

同年,法国里尔的一位酿酒厂老板听说巴斯德在化学领域很有建树,邀请他来看一下,能否帮他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巴斯德研究后发现,变酸的啤酒中,含有很多棍状的乳酸杆菌。就是因为它们的大量存在并不断繁殖,才导致啤酒口感变坏。通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办法:将酒放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里面的乳酸杆菌就会被杀死。

这就是“巴氏消毒法”的来历。直到今天,这个消毒方法仍在被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消毒牛奶,大多是用这种方法消毒的。

巴士杀菌优点:

1. 杀菌效果好:巴氏杀菌通过加热将食品加热到特定温度范围,并保持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细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 保持营养和口感:相对于高温处理方法,巴氏杀菌以较低的温度进行,有助于减少对食品营养物质的破坏,同时保持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3. 应用范围广:巴氏杀菌适用于多种液态食品,如牛奶、果汁和调味品等。

4. 延长保质期:巴氏杀菌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腐败。

巴士杀菌缺点:

1. 不适用于某些食品:巴氏杀菌不适用于含有较高脂肪含量、较高酸度或颗粒较大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可能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质地和口感变化。

2. 未能完全杀灭芽孢形式的细菌:某些细菌的芽孢形式对巴氏杀菌的温度和时间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可能无法完全杀灭,需要其他杀菌方法进行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