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中医四大经典名著是哪四本书

中医四大经典名著是哪四本书

2023-10-24 09:23:08 305浏览

中医四大经典是指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着,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

中医四大经典名著是哪四本书?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中医巨著。

(1)简介。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着。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2)重要思想。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3)贡献。

《黄帝内经》的着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着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2、《伤寒论》——外感巨著。

(1)简介。

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地说,其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2)主要贡献。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作,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意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故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践证明,该书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是指导其他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

3、《难经》——理论名著。

(1)简介。

《难经》是中国经典的中医理论着作,“难”含有“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难经”即“问难《内经》”。

此书的作者把自己认为的《内经》中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并且对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腧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一至二十二难论脉、二十三至二十九难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论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论俞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论针法。

(2)主要贡献。

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此外,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疾,泄痢等病多有阐发,对后世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一直被后世医家所遵循。

《难经》全书内容简明扼要,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4、《神农本草经》——中药专著。

(1)简介。

书中以简练古朴的文字阐述了中药理论的精髓,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出概述。

《神农本草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与朝中的君臣地位相对应,进行类比,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

《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性味也做出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等不同性质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配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

此外还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这样选药组方、配伍用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2)主要贡献。

《神农本草经》中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医的四大君药是什么?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是中药里最有名的“四君子”,把它们组在一起就是经典的“四君子汤”,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被誉为补气健脾第一方。

以四君子为基础,衍生出一个“君子家族”

四君子加陈皮、半夏,就是六君子: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半夏燥湿化痰止呕。脾虚生湿,湿邪严重就会变成痰湿,六君子汤补脾气化痰湿,治疗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如果痰湿比较厉害,堵住了气的通道,还要加上行气的木香、砂仁,这就是香砂六君子。

气血不分家,气虚久了会出现血虚,血虚久了也会气虚,这时候补气的四君子加上补血的四物汤,就是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加上活血调经的益母草,就是常用于妇科的八珍益母。加黄芪、肉桂就是大名鼎鼎温补气血的十全大补丸。

此外还有参苓白术散等众多补气方剂中,都可以看到这药中“四君子”的身影。

中医四诊指什么?

四诊法即为:望、闻、问、切;四诊互相不可替代。

1、望诊:

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人最直观的表现;“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道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2、闻诊:

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3、问诊:

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4、切诊:

则是扁鹊是根据前任的诊法做出总结而创造的。《史记》说:专“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属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