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范进中举主要内容

范进中举主要内容

2023-10-24 09:08:54 275浏览

“范进中举”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文章。中举前,家庭穷得叮当响,连岳父都瞧不起;中举后,疯了,又醒了,旁人哄堂大笑。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古代的科考现象,令人深思。

范进中举主要内容:

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得消息。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

范进中举出自哪里?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儒林外史》一书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故事情节以抨击落后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和恶浊败坏的社会风情为中心展开。

这部作品的写作风格是典型的“含泪的微笑”,以喜剧的情节为外衣写出当时社会和人物悲剧的核心内涵。它是讽刺文学的典范,对当时和现世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写作背景:

吴敬梓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假象的繁荣背后却是无法掩盖的民族间的矛盾和封建社会内部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人心涣散,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一边镇压起义,一边大兴文字狱,设八股,改科举以束缚知识分子,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挽救清王朝。而这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则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系自身统治的牺牲品,惨遭科举制度在精神上的伤害,堕落成为虚伪腐化、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有感于统治者腐败和社会的黑暗,用文学作品创作的方式来映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因贪求功名利禄带来的人的极端虚伪以及病态的社会风气进行辛辣的讽刺和对那些热衷八股制艺、被利益熏心却又不学无术、面目可憎的读书人进行尖锐的批判。

范进中举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答:(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2、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答: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就意味着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既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又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功名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答: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5、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跃然纸上。

6、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答: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地“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癫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7、张乡绅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答: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8、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答: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变化,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被奉承、被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