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

2023-10-23 16:54:51 586浏览

断齑画粥,典故。描写的是北宋范仲淹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在坚苦奋斗不止的精神。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

断齑画粥:

【释义】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近义词】节衣缩食、断齑块粥

【反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典故:

范仲淹酷爱读书,为了供他读书,母亲精打细算,范仲淹也节衣缩食,常常食不果腹。他游学长山醴泉寺(今属山东邹平),每次只能从家里带少量米粮。在寺院,他自备锅灶,自己做饭。为节省粮食和时间, 他每天夜晚边读书,边熬粥。一锅粥煮好才合衣睡去。第二天,锅里的粥凝结成团。范仲淹用刀将粥团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一日两餐。他又从寺院后面的山上采来野菜,切成细末,加上盐搅拌,就是佐粥的菜肴。野菜的细末叫作“齑”(jī),范仲淹这种清苦读书的生活被称作“划粥断齑”。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时代的著名学者、政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至今仍被人们传诵的名言,就出自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这两句话,充分表明了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开阔胸怀。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