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

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

2023-10-20 14:14:20 733浏览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是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具体内容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一、什么是仁?仁为道之心。就是博爱,仁慈。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自己对亲人的爱推广及人就是仁。

二、什么是义?义为道之动。义者宜也。合乎道德规范的言语行为就是义。仁如果说是道德观念的话,义就是这种道德观念的具体执行,仁和义一般并用为道德的代表,所谓“仁至义尽”。

三、什么是礼?礼为道之用。礼是为了约束和规范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和准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你这个道德从哪里表现出来,总不能光靠嘴吧?

四、什么是智?就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只会自私自利,只有有智慧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仁的意义,才会去践行仁道。

五、什么是信?就是诚信,讲信用,不虚伪。信近于义,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立国、立人之本,这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道德标准和基本美德。

三纲五常的出处:

三纲、五常出自西汉董仲舒所着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五伦”道德规范,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董仲舒按照“贵阳而贱阴”的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最终提出”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三纲五常的作用:

三纲五常,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纲五常的弊端: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衰败,三纲五常逐渐凝固和僵化,它的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的精神枷锁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在封建社会解体之后,三纲五常逐渐失去了它对社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