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乐游原》古诗

《乐游原》古诗

2023-10-19 17:20:06 316浏览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古诗?

《乐游原》

唐 ·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创作背景: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844)、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本意在一个“登”字,然却不从“登”字写起,而是先写时间和原因。二句才写到“登”。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傍晚阳光照临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就消失了。诗人用转眼即将消失的夕阳,来象征个人的沉沦、迟暮和大唐帝国奄奄一息的趋势。用笔巧妙,比喻贴切。这首诗字数不多,来龙去脉,十分清晰。起笔收笔,前后呼应,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着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河南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轶事典故】

乐天投儿: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白居易在洛阳闲居,并结识了李商隐,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白居易笃信佛教的三生轮回之说,便希望自己死后投胎成为李商隐之子,可见白居易对李商隐诗歌的喜爱程度。白居易死后数年,李商隐得一子,将其命名为白老,但此子十分愚钝。其后,李商隐得次子衮师,衮师十分聪慧,众人笑称衮师才是白居易转世。

宴饮吟诗:

李商隐刚刚声名鹊起时,曾前往长安游玩。当时,长安的人们大都只是听闻他的大名,却不认识李商隐的面容。有一天,李商隐在客栈居住,恰逢一行文人举行宴会,文人们看到李商隐,便随意将他邀来宴饮。有人提议以木兰花为题作诗,李商隐便吟就一篇:“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文人都感到惊奇,便询问此人的姓名,才得知这便是李商隐,急忙称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