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三衢道中古诗的意思

三衢道中古诗的意思

2024-04-11 18:40:51 316浏览

三衢道中是宋代曾几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旅途中的景色和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三衢道中古诗的意思:

梅子成熟的时节时候,一连几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船沿着小溪而行,一直走到小溪尽头弃舟登岸,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和来的时候一样茂盛,深林丛中传来了几声黄鹂鸟的欢快的叫声,比来的时候更增添了几分雅趣

原诗: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古诗注释: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三衢道中古诗赏析1:

诗人通过描写梅雨季节中的景色,将一次平凡的出游写得妙趣横生,余韵不绝,耐人寻味。首句点出季候和天气,梅子黄时,正值江南初夏季节,这段时间常常阴雨连绵。而诗人却遇上了难得的晴朗日子,于是与朋友结伴出游。小溪泛尽,却山行。诗人乘坐的小船漂流到了小溪的尽头,需要走山路前行。但诗人并没有感到不便,反而对沿途的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诗人通过轻灵质朴的笔触,将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娓娓道来。他用转折、回旋、递进的手法,将一次平凡的出游写得妙趣横生。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来时的路绿荫浓密,而今依然绿荫浓密。而黄鹂的叫声则增添了四五声,使得整个景色更加生动有趣。

整首诗写景生动细腻,情感真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也将自己对旅途风物的热爱和新鲜感受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活力和趣味。

三衢道中古诗赏析2:

诗的第一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已经把天气情况告诉我们了,原本是连绵阴雨的梅雨时节,却一反常态的天天放晴,这就给诗人的出行创造了条件,谁愿意在阴雨天里去山上逛呢!

诗的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诗人先乘船沿着溪流走水路,一路饱览江南秀美风光,船走到水路不通的时候依然游兴不减。于是,舍舟登岸,步行走山路上山。仔细体会这个“却”字,会发现这个字能读出一点小惊喜的意思,也充分表现出诗人高涨的游兴。正是因为改走山路,曾几才有机会看到了森林里的景色!

诗的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随着夏天的到来,山路上绿树成荫,植物和来的时候一样茂盛黄鹂婉转悠扬的歌声从密林中传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这两句诗悄然地过渡到尽兴的归途上,而“添得黄鹂四五声”更进一步衬托出诗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愉快心情。

三衢道中古诗实战演练:

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首句“日日晴”,突出了诗人在黄梅雨季偶遇晴天、喜出望外的心情。“绿阴不减来时路”,写绿阴茂盛、增添凉爽,走起路来感觉轻松。而“黄鹂四五声”,描述诗人听见寂静的山林中突然响起了黄鹂鸣叫声,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江西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中国南宋时期诗人、官员。曾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等职。着有《易释象》、《茶山集》等。

宋徽宗大观年间,曾几被赐进士出身,提升为国子学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后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1138年)因与兄长曾开力主抗金,被秦桧排斥,寓居上饶茶山寺。秦桧死后,曾几起任浙西提刑,后来官至敷文阁待制。1166年病逝,享年82岁。谥文清。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为官期间清正廉洁,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