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金蝉脱壳"本是一个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指的是蝉脱去外壳的蜕变,后用来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掘,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释义:
比喻用计脱身却不让对方及时发觉。
出 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唬得我玉魂销;怎提防笑里刀;……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次攻打中原,但都没有成功。在最后一次进攻中原时,他因为过度劳累,病情加重,不幸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偷偷告诉姜维安全退兵的办法,姜维听从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对外严密封锁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他带着诸葛亮的灵柩。秘密率领军队开始撤退。当时,与蜀军作战的敌人是魏国军队,魏军首领司马懿派军队跟踪蜀军,发现蜀军撤退的迹象,便派军队迅速追击。
在这之前,姜维命令工匠模仿诸葛亮的样子,雕了一个木头人,木头人手里也拿着羽毛扇,稳稳地坐在车上。路上,姜维又派部下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假装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远地望着蜀军,走得非常整齐,而且大张旗鼓,又见坐在车中的诸葛亮指挥若定,不知道蜀军又要耍什么花招,因而不敢轻举妄动。
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非常怀疑这次退兵又是一个诱敌之计,于是命令军队往后撤退,静静观察蜀军的动向。姜维马上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指挥主力军队,迅速转移,安全撤回到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经去世后,想再进兵追击蜀军时,已经来不及了。
成语寓意:
金蝉脱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撤退和转移,这种撤退和转移一般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进行的,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这就需要冷静地观察、认真地分析形势,准确地做出判断,然后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谋成于密,而败于泄。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要在敌人不知不觉中进行,绝不能露出半点破绽。运用此计,关键在于“脱”。“脱”在本计中,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脱身。为了摆脱困境,先把“外壳”留给敌人,自己脱身而去。留给敌人的“外壳”是一个虚假的外形,对我方的实力影响不大,却能给敌人造成错觉。二是分身。在遇到两股敌人时,为避免腹背受敌,可以对原来的敌人虚张声势,使其不敢轻易来犯,而暗中抽调主力去攻击后来之敌;待后来之敌被消灭后,再返回来进攻原来的敌人。另外,运用此计一定要选好时机。一方面,“脱壳”不能过早。只要存在胜利的可能,就应继续下去,直到万不得已时才可“脱壳”而去;另一方面,“脱壳”也不能过迟。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多停留一分钟,就会增加一分的危险,减少一分生还的希望。
【金蝉】
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属同翅目蚱蝉科,又名金蝉、黑蝉、知了、知了猴、蝉龟等。
在中国分布广泛,雄虫擅鸣,具有群聚性和群迁性。
黑蚱蝉(成虫)雄性体长38-48mm,雌性体长35-45mm,体褐色至黑色,具光泽。口器刺吸式。具有1对复眼,3个单眼。触角刚毛状,黄褐色。翅2对,前后翅均为膜质透明,翅脉硬,黄色或黑色。胸足3对,淡黄褐色。前足腿节膨大且下方有齿刺 。腹部各节黑色,雄虫腹盖发达,腹基部具有椭圆形乳白色的发音鸣器。 雌虫腹盖不发达,腹部无鸣器,腹末有发达的锯齿状产卵器和听器。
黑蚱蝉一般5~6年完成1代。以卵越冬,若虫在土层内附着刺吸植物汁液生活。成虫通常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出现。黑蚱蝉危害苹果、梨等30余种果树和其他林木。但同时,黑蚱蝉也具有食用、药用以及仿生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