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陶渊明人生经历简述

陶渊明人生经历简述

2023-10-16 17:11:30 968浏览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家喻户晓。陶渊明的诗作风格平淡自然,意境高远,至今仍旧影响深远。

陶渊明人生经历简述

第一段,从出生到28岁(365-393年),在家闲居,家居可能是小城镇,也可能是小村落;少年早孤,社交不多,但家族亲情是有的。

此期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诗文。

第二段,29-41岁(394-405年),断断续续出仕13年。

最早被启用为江州州祭酒(首席文员),干了没多久就回来了。

后来又出仕,起始时间不详,只知道在荆州做过桓玄的幕府人员。

直到401年36岁的时候回家丁忧,丁忧3年期间,脑洞大开,开始尝试亲耕,想当个自耕农。写了几首描写当自耕农的好诗。

但是干一段时间又受不了,于404年底再次出仕,先后入幕刘裕、刘毅幕府,后转任彭泽县令,干了80多天,彻底不想干了,挂冠而去,写下了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第三阶段:42-45岁(406-410年)。好像刚从牢里逃出来一样,亲耕务农,心情大好,写下了大量田园好诗,包括《归田园居》。

但不久心情又不好了,其间还家中失火,被烧了个干净,经常饥寒交迫,没有酒喝。

第四阶段:46-50岁(410-414年)。迁居到庐山北侧的浔阳城郊南村,这里有好多朋友,一起喝酒扯淡,心情大好,写了一些好诗。

第五阶段:50-53岁(415-417年)。生病,贫病交加,没写什么东西,而且对原来的山水田园都是失去了欣赏的心力,只剩下咬牙硬扛。

第六阶段:54-58岁(418-421年)。病似乎好了,同时东晋灭亡,改朝换代了,刘裕建立刘宋,有好多热闹看,又写了大量与历史和现实相关的诗文,其中也包括《桃花源记》、《饮酒》。

第七阶段:59岁-63岁(422-427年)。灯油耗尽,贫病交加,死前一年又遭受饥荒,不得不跑到人家蹭饭吃。没写什么东西,主要留下的是给子女的遗嘱,还有给自己的《挽歌三首》和《自祭文》,成为绝响。

陶渊明的经典名句: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归园田居 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的官场生活,犹如误入歧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终于辞官归乡,回归山林才发现自己原本是属于自然的。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极大热情,表现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趣。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饮酒 其五》。“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不被尘俗的喧嚣所打扰,还能自得其乐,恐怕只有像诗人这样,超脱旷达、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够实现。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归园田居 其三》,诗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在乡间的耕作生活。南山下种了一片豆子,草比豆苗长得还要好,为了有所收成,诗人一大早就去地里除草,月亮升起的时候才扛着了锄头回家。耕作生活虽然辛苦,诗人却乐在其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回归山林的喜悦之情。

4、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归园田居 其二》。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纯朴的田园耕作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乡村生活的与世无争、自由自在令人喜悦,但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一喜一惧,将诗人明澈、纯真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这句诗出自《饮酒 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由自在的采菊于东篱之下,不经意间,南山进入了视线,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人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物我同一的至高境界。

陶渊明的轶事典故:

1、出身寒素

陈寅恪认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郭沫若说:“陶侃本是东晋当时的少数民族溪族。”溪人是半汉化的越人。从陶渊明的自叙中,可以看出其对自己的寒素之士的身份是十分明确的。陶渊明在当时虽然以隐逸得高尚之名,但实际所处的社会阶层却在士庶之间。

2、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3、无弦之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4、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5、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