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哪个朝代
学过历史的应该都知道赵匡胤这个人物,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有名的历史人物。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
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即宋太祖,北宋开国皇帝,宋人又尊称他艺祖,于建隆元年正月初四(公元960年2月3日)至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公元976年11月14日)期间在位执政16年。
后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桥东),乳名香孩儿,后随全家迁居东京(今河南开封)。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二十二岁的赵匡胤应征进入后汉枢密使郭威军中,并结下“义社十兄弟”。郭威起兵反汉建立后周后,赵匡胤被任命为禁军近卫班的东西班行首。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赵匡胤在随征高平(今山西高平)、淮南等地时屡立战功,受到周世宗重用,接连晋升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离世后,他七岁的儿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利用“”主少国疑“的时机,和拥护他的”义社兄弟“一起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在崇元殿举行禅代仪式,以示皇位为周恭帝禅让,同年正月初五,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骤然逝世,享年五十岁,葬于永昌陵,庙号为太祖,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后又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被加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在位期间,赵匡胤对内通过收兵权、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弱化相权、分化禁军两司统领权、设殿试废除公荐加强皇权;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进行统一战争,接连并取荆湘、后蜀、南唐等割据政权。外交上对契丹采取防御为首的外交政策,和高丽来往密切。经济上通过劝农耕、招抚流民等方式来恢复农业生产,创立了用军士代替民夫服力役的夫役方式。文化上归聚各地藏书,修史书、编《应天历》、颁药典《重定神农本草》。出于”保境息民“的考虑,赵匡胤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妥协政策。宗教上停止了对佛教的打压,刻成《开宝经》,为防宗教被用来颠覆朝廷政权,禁止僧人和道人私习天文地理等阴阳术学科。
赵匡胤开建宋朝,恢复经济,使治下百姓不再继续承受战乱之苦。其施政举措也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留下了参考。但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有所影响。
赵匡胤典故
一、赵匡胤“三顾茅庐”
据说,在赵匡胤年轻时,他曾经三次拜访了一位名叫陈抟的隐士。这三次拜访都是为了请教陈抟有关治国理政的问题。最终,陈抟被赵匡胤的才华和诚心所打动,决定帮助他成为一位杰出的领袖。这个典故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之一。
二、赵匡胤“借刀杀人”
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曾经利用一次宴会的机会,借用一把剪刀将一个反对派刺杀。这次事件被称为“借刀杀人”,并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谋杀案例之一。这个典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黑暗面和残酷现实。
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在靖康之变后,赵匡胤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北宋的第一位皇帝。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一些皇帝那样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相反,他通过一次宴会的方式,将所有的军权都交给了自己的将领们。这个典故也反映了赵匡胤的智慧和胸怀,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和信任。
主要作品
赵匡胤的诗作,留传有七言绝句《咏初日》,此诗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较为成功的述志之作。宋人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全宋诗》除此之外,还收录有其残句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