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生死场主要内容

生死场主要内容

2023-09-25 17:26:54 634浏览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35年出版于上海容光书局。该作呈现出散文性、绘画性、悲剧性的艺术特点及多重性的主题。

生死场主要内容:

1、这部小说把故事背景放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北农村。小说的前十章主要描述了三户人家的故事:跛脚农民二里半和妻子麻面婆日复一日地过着麻木的劳动生活;不满足现状的农民赵三想要进城发展,却被地主加租的要求打乱了计划,抗争不成反而遭受了牢狱之灾,从此过着忍气吞声的生活,他富有抗争精神的妻子王婆对他很失望。

2、这些农村人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深重苦难和悲哀的日常生活,揭示了百姓“忙着生,忙着死”的动物性的生存状态。李青山和赵三商议带领村民们起义;本来只在乎自己生活的二里半也在妻儿丧生后投入到了革命军队当中,他们身上体现了人民民族意识的苏醒。

生死场的主要人物:

1、王婆

王婆是一个接生婆,蔑视“三从四德”和“妇女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敢于改嫁,在第一段婚姻中,她的其中一个女儿也因摔在铁犁上不幸去世,丈夫则经常打骂她,她带着一双儿女改嫁给一个冯姓男子,在他早逝后又嫁给赵三。

王婆还具有强烈的抗争精神,她积极支持丈夫赵三反抗地主的加租,在儿子死于抗战后,她鼓励女儿也投身革命中,为哥哥报仇,表现民族的义愤和爱国的热情。同时,王婆心地善良、勤劳顽强,并对事物看得很通透,在卖马的过程中,王婆同可怜的老马共情,并看到了生命在生死轮回中的脆弱;在听到月英、金枝等女人的悲惨遭遇时,王婆会给予她们关怀,也在其中又一次感悟女子在当下社会的不幸。

2、赵三

赵三是王婆的丈夫,是个性格比较复杂的北方农民。他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反抗精神。他想要进城,渴望好的生活,仇恨地主阶级,曾和李青山一起勇敢地组织“镰刀会”,反对地主增加地租,却阴差阳错地承受了牢狱之灾。

3、二里半

二里半是一个典型的从愚昧到觉醒的农民形象。他只在乎自己的生活状况,对其他的一切都不关心,过着平凡而麻木的劳动生活。开始“对于亡国,他似乎没有什么伤心”,面对李青山“革命军”的召集,他没有任何兴趣,只顾牵着自己的羊回家。

生死场的主题思想:

1、启蒙主题

80年代启蒙主义话语盛行时期,孙犁、钱理群等学者强调了萧红小说和鲁迅小说改造国民灵魂的精神性继承关系。基于此,杨泉良、席永杰等学者提出该作将反帝和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人物通过中国人生的变化建立内在联系,展现了对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

摩罗等学者则从人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阐释,认为该作展现出的在“生死场”上的畸形人生和人民病态心理体现了对民族愚昧文化心态的反思,反映了对国民性的批判。这些学说都在启蒙主义的文化语境中展开。

2、生存意义的关怀主题

同样在80年代初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深化了作品对“生”“死”内涵的反映,认为贯穿全书的最有力主题是“生”与“死”的相走相亲,相生相克的哲学。

国内很多研究者也从生命价值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关注到了书中乡村百姓生命价值动物性、虚无化的呈现,认为该作展现了萧红对于东北乡村人们生存状态的思考,反映了人的异化,说明了人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对生存意义的不断追寻,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出了小说的人文关怀和悲悯意识。

3、女性主义解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许多学者将其运用到了对《生死场》的解读中,指出该作写出了农村妇女对于生育、疾病、性、衰老与死亡的体验,展现了底层女性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对于女性独立人格的践踏。

通过女性视角阐释了对历史的思索,对国民灵魂的批判,并揭示了在礼俗社会妇女亚文化圈里,妇女的生存经验形成了她们对压迫的集体无意识,使她们将被奴役的状态内在化,批判了父权社会对女人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