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
激将法本指用刺激性的话使将领出战的一种方法,后泛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鼓动人去做某事的一种手段。
激将法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
激将法不是三十六计中的计策。
《孙子兵法》中说:怒而挠之。就是说对于易怒的敌将,要用挑逗的方法来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轻举妄动),这就是激将法。
激将法是人们熟悉的计谋形式,既可用于己,也可用于友,还可用于敌。激将法用于己的时候,目的在于调动己方将士的杀敌激情。激将法用于盟友时,多半是由于盟友共同抗故的决心不够坚定。诸葛亮对东吴用的便是此计。激将法用于敌人时,目的在于激怒敌人,使之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以己方以可乘之机。
计谋精要
激将法。用反话或刺激性的话语或行为鼓动对方去做原来不想做或不敢做的事情的谋略。常言道:人怕激怒,树怕扒皮;劝将不如激将。对敌人实施激将法,关键是要了解对方性情是易怒的,则效果最佳。
此计思想源自《六韬·论将》:“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意思是:将帅如果是有勇且轻于赴死的,就容易被激怒。《孙子·计篇》:“怒而挠之。”意思是:对方暴躁易怒就要刺激骚扰他。
怎样的敌我态势下可用此计呢?《百战奇略·挑战》上说:“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以挑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军击之。法曰:远而挑战,欲人之进也。”意思是:凡是对敌作战,如果两军营垒距离比较远,力量对比也差不多,可派轻骑兵去挑逗敌军,诱使他们出兵追杀,同时在路边设下重兵埋伏,待其追时一举歼灭敌军。如果反过来,敌人来诱使我军,我军不要全部出动。兵法上说:敌军远道而来挑战我们,就是诱使我军出兵入套。
无论是对敌,还是对盟友,或是对将士,实施激将法都要因人而异,因遇而制宜。诸葛亮善于使用激将法,他智激孙权,促成孙、刘联合抗曹就是运用此计的典型。但也有失败的时候,他六出祁山伐魏时,远道来攻,欲速战速决,司马懿坚壁固守,诸葛亮送司马懿一套女人服饰想激司马懿出战,被司马懿识破就是这方面的反面例证。
由此可见,此计成功运用的关键是要了解敌将,性情急躁、有勇无谋者效果最佳。如果是老谋深算、软硬不吃的敌将则很难被激怒。而此计成功运用的更深层的依据则是,利用了人人都有争强好胜的人性弱点。
经典战例
刘邦辱骂挑战施激将法,曹咎受辱出战兵败自杀。
公元前203年,楚王项羽离开成皋率军东进。他哪知道,这正中汉王刘邦下怀:“夺取成皋,巩固正面战场,正好牵制楚军西进呀!”
这年10月,秋风瑟瑟。刘邦率数万大军铁桶似的围困成皋。镇守成皋的楚将曹咎久久不派兵迎战。城外战马嘶鸣,人声沸腾,城上寂静,双方僵持了好几天。
刘邦急得一时无计可施,有谋士献计道:“派人辱骂曹咎,激怒他,让他暴跳如雷丧失理智。”
第二天刚破晓,曹咎上城观察汉营动静。
突然,城下出现了5个骑马的汉军士兵。曹咎正疑惑间,那5个骑兵几乎同时破口大骂:“曹咎小子,敢出来打仗吗?我看你是吓破了胆!”曹咎皱起了眉头,那5个骑兵接下来的话骂得更难听了:“曹咎小子,孬种,你为啥做缩头乌龟,怕是小娘养的吧!”
曹咎气得哇哇乱叫:“给我打开城门,迎战汉军!”
手下谋士忙上前劝谏:“将军,楚王出征前,曾重托您要严守成皋。再三嘱咐您,无论汉军怎样挑战,您都万万不能应战。大王还说,您的任务就是拖住汉军,不让他们东进援助彭越。等大王攻下梁地,回来再和您会师。”曹咎恍如醍醐灌顶,慢慢按捺下心头的怒火。
一天,二天,三天……汉军竟连续派兵辱骂了五六天。而且参与辱骂的汉兵是一天比一天多,骂的话也是越来越下流得不堪入耳。终于激怒了曹咎:老子偏要出兵,吐出这口恶气!
曹咎带兵冲出城门,渡过汜水,高声呼喊着冲向汉营。殊不知,这正中了刘邦的计谋。曹咎的士兵刚渡过一半,汉军强兵迎头痛击,在水上把曹咎打得溃不成军。
曹咎和长史司马欣被逼在汜水上拔剑自杀。成皋顿成一座空城,被刘邦大军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