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第几计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第几计

2023-09-25 15:59:14 1196浏览

声东击西的意思是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即在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第几计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的第六计

原文是: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 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声东击西的成语故事

1、崤之战

公元前627年,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崤之战。当时,秦国的将领孟明视率领大军前往晋国攻打。为了麻痹晋国,孟明视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

在战斗开始前,孟明视命令秦国的士兵砍伐大量木材,运送至晋国边境,并装作即将发起进攻的样子。晋国方面得到情报后,认为秦国将发起大规模进攻,于是严阵以待,准备迎战。然而,孟明视却悄悄地率领军队绕过晋国,向其他方向进军。

当晋国发现秦国并未发起进攻时,才意识到自己被误导了。然而,此时孟明视的大军已经到达了另一个目标地。通过声东击西的战术,孟明视成功地避开了晋国的防线,攻下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这个故事展现了声东击西战术的智慧,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为自己争取到胜利的机会。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战争或竞争中的策略。

2、班超平定莎车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

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3、诸葛亮迷惑东吴

在蜀汉与东吴交战之时,诸葛亮为了迷惑东吴,采取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具体来说,他命令赵云率领一支疑兵,前据汉中之箕谷,沿着斜谷佯攻郿县,吸引并钳制关中魏军。而诸葛亮则率领主力部队出汉中,进攻陇右,以此来分散东吴的注意力。最终,蜀汉军队顺利地攻占了陇右,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谋略,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典故之一。

4、韩信打魏王豹

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

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5、吕蒙巧胜关羽

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久战蜀国大将关羽不胜,吕蒙便于主公孙权商议对策,二人用声东击西之策巧胜关羽,于是主帅吕蒙装病辞帅休养,换成庸人假作主帅,关羽便放松警惕防守松散。

孙权一边把吴军士兵化妆百姓蜀军营地潜伏下来,一边暗中联合曹操,让魏军攻击蜀军。

孙权看蜀魏两军相战,准确抓住时机猛攻关羽军队,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军队活捉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