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什么是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2023-09-15 17:04:43 398浏览

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文言文这种类型的文章,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说的是普通话,大白话,相对来说文言文不是非常容易理解。那么,对于文言文,又有哪些知识和学习技巧呢?

什么是文言文

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就是说汉语的口语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书面语(即文言)基本没变,直到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现代文才渐渐成为主流。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读现代文不会感到隔阂,因为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是以我们现在的口语为基础形成。而文言文(即古汉语的书面语)是以两千多年前的口语为基础形成,因时间遥远,与我们现在的口语是脱节的,故感陌生与隔阂。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的作品是以文言的形式留存,所以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一)提高自己阅读古书的能力,并最终能自由阅读古书(二)通过阅读传统典籍,吸收其精华,站在先贤的肩膀上来认识并理解人生、社会及我们的世界。

如何正确学习文言文

一、正音读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甚至背诵,所以朗读背诵时都要把字音读正确。一般说来,大多数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读音为准。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文言文里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就要求我们认真地辨明字形,查明字音,不要把形近字的读音当做正音。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桓”读“hun”而不读“恒”;《桃花源记》中的“髫”而不读“召”,《狼》中“眈眈相向”中的“眈”读“dn”而不读“枕”。

2、多音字应辨明词性、词义

现代汉语中多音多义字很多,读文言文时也常会遇到一些多音字,这就要求我们辨明这个字的词性和词义,确定读音。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当“喜悦”讲,应读“yu”,而在“桃花源记”中的`“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里,“说”字当“述说”讲,应读“shu”。

二、正确的断句、停顿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所以古人在读书时要自己断句。我们现在读古文,编者已经用标点符号把句子给我们断开了,但是在读一些长一点的句子时,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达一个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顿,这个停顿正确不正确,直接关系到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

区别停顿的办法是通读全文,通过对词义的理解和文言文中词与词之间结构关系的分析,读懂每一句话。如《狼》中有“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应在读时停顿成“其一/犬坐于前”,如果读作“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变成“其中一只狗蹲在屠户面前”,其实,在《狼》文中,没有狗出现过。同样,对于“一狼洞其中”也应读作“一狼/洞其中”,而不能读作“一狼洞/其中”。

三、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变化有扩大、缩小和转移几种情形。词义的扩大即今义所含内容大于古义,如《愚公移山》中的“河阳之北”中的“河”,在汉代以前专指黄河,一般的河流用“水”来表示,所以这个“河阳”就是“黄河北岸”的意思,而现在的“河”泛指所有的河流,词义的缩小即今义所含内容小于古义,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里,“妻子”的含义包括“妻子儿女”,而今义指“男子的配偶”,不包含子女在内。词义的转移即今义所含内容与古义之间发生了变化,如古汉语中“涕”指眼泪,而今义指“鼻涕”。

四、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阅读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注意根据上下语境确定具体义项。如“去”有“距离”“离开”“消除”等义,而在“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句中,“去”只能理解为“两地间的距离”的解释。在“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句中,“去”理解为“离开”之意。

五、注意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出现,是原来古人在写文章时本该用这个字时,却借用了音同或音近意义不相通的字,就形成通假字,严格意义上讲应讲是“别字”了,但古人长期使用,并且得到社会认同,就不算错了。比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本义是“恩惠”,但若按本义去解释,整句话的意思就不通了,所以“惠”是个通假字,当“聪明”讲,通“慧”。类似这样的通假字在初一阶段的文言文中还有“汤”通“烫”、“齐”通“剂”(《扁鹊见察桓公》,)“说”能“悦”、“知”通“智”(《论语》十则)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详加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