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是哪个朝代的人
陈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主要生活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历任麟台正字、右卫胄曹参军、右拾遗,后世亦称其为陈拾遗。
陈子昂是哪个朝代的人?
1、唐代诗人。
2、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陈子昂出生在一个庶族地主家庭,少时尚义任侠,十七八岁才立志读书,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在政治上,他支持武则天的改革,同时对武后重用酷吏、滥施刑罚、穷兵黩武、佞佛靡财等弊政,屡次上书直言谏诤。一生两次从军卫边,两度身陷囹圄,在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冤死狱中,卒年四十二岁,葬于射洪独坐山。
3、在文学上,陈子昂继“初唐四杰”之后,更加自觉地倡导诗文革新,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并创作出内容充实、文辞质朴的诗文,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扫荡了统治诗坛数百年的形式主义颓风,为唐诗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因此赞其为“唐之诗祖”。
4、陈子昂死后,其生前好友卢藏用辑《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十卷,作《陈子昂别传》。现存诗歌128首、散文109篇,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感遇三十八首》等。
陈子昂的主要作品:
1、诗歌
陈子昂现存诗歌128首,涉及抒怀、咏史、赠别、说理、边塞等众多题材,体式上有四言、五言、歌行和骚体诗等。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等。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首未借助任何具体景观意象的抒情诗。诗歌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俯仰天地、抚今追昔、孤独而又高傲的诗人形象。它展现出阔大的意境和深沉的进取精神,已俨然有了盛唐诗歌的浪漫气息和恢宏气象。
陈子昂曾两度从军,也写下了一些优秀的边塞诗,如《东征答朝臣相送》《送魏大从军》等,《感遇三十八首》中也有多篇边塞题材的作品,如第三“苍苍丁零塞”、第三十七“朝入云中郡”等。这些诗篇或自写怀抱,或激励友人,或揭露时弊,反映了边塞的现实生活及其政治矛盾,代表了初唐边塞诗的成就,为盛唐边塞诗奠定了基调。
2、散文
陈子昂现存文章109篇,主要有:表38篇、碑文和墓志19篇、书状15篇、序12篇、祭文9篇、书启8篇、铭2篇、记2篇、颂1篇、誓词1篇等。陈子昂文章中书、表、状等政论、对策、奏疏,多用散文,是谏诤时弊之作,从各个方面阐发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其代表作如《谏灵驾入京书》《上蜀川安危事》《谏雅州讨生羌书》《谏用刑书》《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上军国机要事》《上军国利害事》等,是其匡国安民思想的集中反映。
陈子昂的创作特色:
1、诗歌
多“兴奇”。陈子昂的诗歌,多是“兴寄之作”,他善于采用诗经、楚辞比兴寄托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咏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创造出一种寄托遥深的诗歌意境。如《感遇》之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以兰若自喻,抒发了芳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和苦闷。
重“情思”。陈子昂的诗歌多深蕴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表达出昂扬激越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如《感遇》之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尤其是“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两句,气势奔放、催人奋发,反映出诗人自信豪迈、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主“刚健”,陈子昂一扫齐梁以来贵族宫廷诗歌的无病呻吟和浮艳颓靡,诗歌格高语壮,诗风刚健雄浑。最典型的代表是他的边塞诗,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境界壮阔,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散文
陈子昂散文的突出特点内容充实、文风“切直”。从庙堂到市井,从京都到边关,从民生到军事,陈子昂的散文取材广泛,颇具现实性;同时论事切中要害、直抒胸臆,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呈现出观点鲜明、说理周密、语言晓畅、文风朴素的风格特色。
从表现形式看,陈子昂的散文试图摆脱骈体文过于形式化的流弊,也不同于后来韩愈、柳宗元单行散句的“古文”,而是多采取骈散相间的句式,有整饬之美;有些对策、奏疏则继承了古代散文的写法,朴实而又畅达。从表达方式看,他的散文善于将事、理、情三者结合,思路开阔、层次清晰、论述周密、文辞雄辩;同时也摒弃了六朝文追求“丽藻成典”的缺点,文风朴素刚健,读起来琅琅上口,没有诘屈聱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