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3-09-12 17:15:47 1430浏览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儿童散学归来早。这两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摘自《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什么?

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上一句是儿童散学归来早。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该句出自《村居》,全诗如下: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赏析:

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句中的“醉”字,即是在摹写柳枝因风舞弄的纤柔状态,也不妨看作是诗人自身对这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

这两句的风景刻画,看似随手拈来,不费气力,实际上却很凝练概括,尽管诗中出现的仅是青草长、黄莺飞、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高鼎简介:

据《行状》,高鼎生于道光八年(1828),卒于光绪六年(1880),《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杨忠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柯愈春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江庆柏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等工具书均据以著录其生卒年。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选录“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时没有看到相关材料,误将高鼎置于龚自珍(1792—1841)之前,这是修订时应当更正过来的。

高鼎的一生,可以说是颇为不幸的。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高坤曾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做鹾务(即盐务)司会计,后因病归家,常年卧床,母亲孙氏身体也不好,家中还有一个比他小九岁的妹妹要养活,没有余钱供他读书。他十五岁起在一家店铺学做生意,读书全靠自学和家教。十六岁父亲去世,二十一岁母亲去世,高鼎从此只得与妹妹相依为命。

高鼎一生经历的最重大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陷杭州,他在逃难途中被截去辫发,好在最终保住了性命,逃到宁波乡间教书为生。次年,太平军再次攻入杭州,他的妹妹和妻子林氏在逃难途中殒命。这一经历给他的内心带来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一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辫发遭人截去,自此“不得为全人”,深以为恨;二是多年来相依为命的妹妹死于战乱,此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写诗悼念亡妹,哀恸之情溢于言表,而每次提及太平天国必詈为“贼寇”(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观念,不当以“反动文人”目之)。

此后,他除了回过几次杭州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宁波教书。四十二岁那年,他娶了宁波的一个哑女鲍氏为继室,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同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榷署(掌管过境贸易的机构)的文书工作,月俸四金,自此生活才稍稍宽裕了一点。

高鼎相貌平平,不善言谈,还有高度近视(李圭《行状》称其“目露光近,读书目摩纸”),终其一生不过是个教书先生、榷署文员,最大的爱好便是写诗。这与他外祖父孙麟(1778—1856)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孙麟字苏门,在当时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高鼎因家境贫寒,只能在学做生意之余跟从孙麟学习,因此孙麟对于高鼎,既是亲人,又是良师。孙麟临终前,将自己的诗集稿本寄给了高鼎,高鼎十分珍视,一直置于行囊之中,杭州城破逃难之时亦随身携带未曾遗失。

光绪五年(1879),体弱多病的高鼎在李圭等友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件大事——为孙麟刊行了他的诗集《秋啸堂稿》。次年春,高鼎不幸身染湿热,“顶踵浮肿,痰喘,夙疾加甚,且咳血”,是年十月十日(公历11月12日)病逝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