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郭沫若的主要作品

郭沫若的主要作品

2023-09-12 16:49:26 506浏览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有沫若、麦克昂、石沱、郭鼎堂、羊易之、高汝鸿等。

郭沫若的主要作品:

《女神》(诗集)

《三叶集》(散文集)

《星空》(诗集)

《聂莹》(剧本)

《文艺论集》(论文集)

《塔》(小说、戏剧集)

《落叶》(小说、戏剧集)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

《橄榄》(小说、散文集)

《瓶》(诗集)

《前茅》(诗集)

《恢复》(诗集)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

《我的幼年》(自传)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

《后悔》(小说、戏曲集)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

《今津纪游》(散文集)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

《创造十年》(回忆录)

郭沫若的创作特点:

1、强烈表现

在诗歌中,郭沫若主张自我情绪表现的激烈性:“要冷就冷如冰,要热就热如火”,他的诗歌以冲决一切的气概无拘无束地表现着自我。只要是以自我为依据的,一切感伤的、乖决的、甚至作家自己意识到是不太健康的情绪,都可以直率地表达出来。

2、失事求似

郭沫若在进行历史剧创作时,坚持“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他认为历史剧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历史事实,而是内在的历史精神。因此他的历史剧表现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特点,他的剧作虽然取材于古代,但并不仅是用戏剧的形式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而是赋予时代精神,进一步服务于现实斗争。他的作品《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等皆是如此。

3、风韵翻译

郭沫若认为翻译必须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责任心等。他坚信,译者尤须动机正确且深具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认为将译作品要谨慎选取,将译作品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要深入了解。同时,他认为除“信”“达”“雅”三个必备条件外,翻译作品还需愈“雅”愈好,愈“雅”愈具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比如翻译科学作品,“信”“达”即可,但是,并非是拒斥“雅”,“信”“达”“雅”之间并不矛盾,能“雅”则对科学活动及科学的宣传、普及大有裨益。

4、幽默诙谐与“情绪链”

郭沫若在进行传记文学创作时,通过大量幽默诙谐的笔调,将笔下人物的生活琐事摆在重要的位置,进而通过细节表现社会的动态与时代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表现。同时,所写的内容是根据他自身记忆而来,包含强烈的主观色彩。其中,以情绪记忆为基点而形成的有序结构(即“情绪链”)是郭沫若传记文学的一大特点。

郭沫若的人物思想:

1、人民本位

郭沫若的“人民本位”说是从流亡日本时期开始,郭沫若在潜心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接受并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了一种革命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的特点是对敌人无情,对自己人和谐,这在他的作品《恢复》中可以得到证明。

2、科学精神

郭沫若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始终把科学技术视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郭沫若任职校长期间,统筹大局,尽己所能,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早期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起良好的校风校貌和文化传统。

他的办学治校实践中蕴含着的高等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科技大学几代人,至今还推动着中国科技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阔步前进。使得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精神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不断抛弃旧的精神成果,不断创建新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