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2023-09-11 16:40:38 458浏览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最基本的学术思想和哲学命题。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是庄子提出的。

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上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是谁?

张载。

《正蒙·乾称篇》有云:“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

《正蒙·乾称篇》重在阐释儒家世界观以及相关修身要求,而其理论源头在于《周易》。在《周易》中,天之于人,通过阴阳五行予以生成、造化,因此天人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性思维体现在先秦文化经典以及此后中华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整个宇宙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看法,即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统一,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董仲舒理论: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董仲舒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特征:

1、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主客体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主客体统一性的追求。“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天人之间、主客之间关系的反思,天人合一比较强调天人、主客之间的统一性。天人合一思想追求的是生存秩序的和谐,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时能达到秩序和谐。

2、天人合一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神学和形而上学属性。发挥了形而上学和意识形态功能,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的生活。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们顺从天意、倡导德性。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3、天人合一思想鲜明的民族性,彰显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民族特色。天人合一思想关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处理,反映了中华文化特征。比如,天人合一思想肯定人与自然统一,关注人与自然协调相处,这便与我国的历史国情密切相关,中国农耕文明发达,人们对自然怀有敬畏。天人合一思想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和实践强调统一性,也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综合性的特点。

4、天人合一思想的长期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综观天人合一思想自先秦以来萌发,至宋明时期臻于成熟,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中,其思想横向意义的时代问题指向和纵向意义思想观点的扬弃,反映了天人合一思想鲜明的历史性特点,针对历史性问题,沿着思想史逻辑在时空维度上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