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爷是皇上的什么人
贝勒一词最早被用在满文中,代表坚固、结实的意思,在满洲,贝勒是“部落长”的称呼,是地位仅次于“汗”并握有实权的官职。但在清朝入关之后,贝勒一词逐渐变成了爵位的称呼,并且不再拥有实权。
贝勒爷是皇上的什么人
“贝勒”是清朝的一种爵位,只授予皇室成员。所以在清朝的贝勒爷和皇帝一定是同宗。虽然是同宗,贝勒和皇帝的关系也有远近。
如果是由皇子身份被授予贝勒爵位,那可能是皇帝的儿子、兄弟。
如果是由王爷的儿子而被授予贝勒,那贝勒很可能已经和皇帝出了五服,或者是皇帝的亲侄子、堂兄弟等。
贝勒爵还有可能授予蒙古或回鹘等少数民族首领,这样的贝勒和皇帝没有亲属关系,就是君臣。
贝勒爷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清代的贝勒是一种爵位,并非正式官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特权的体现。因为官职再大,不见得做得了贝勒;而贝勒就算没有授予官职,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贝勒,做为俗称,有时候就是对王爷的儿子的称呼,就像王爷的女儿被称为“格格”一样。正规一点讲,清朝建国之初定制封爵,其次序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贝勒排名第三位。清朝是满蒙联姻的,所以以上这些爵位不但给满洲贵族,也颁给蒙古贵族。其下才是各种官职:正一品、从一品直到从九品。所以,无论如何贝勒都是皇亲国戚,不是一般的官员比得上的。
清朝建国之初,满族贵族的封爵十分简单,贝勒等于王爵,其最贵者称为和硕贝勒。1636年5月15日(明思宗崇祯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四月乙酉)后金汗皇太极即皇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5月27日,大封满、蒙贵族为亲王、郡主、贝勒。过去,贝勒为满洲贵族的通称。此后,贝勒为亲王、郡王以下之爵位。清制:奉显祖塔克世(努尔哈赤之父)为大宗,以其直系子孙为宗室,系金黄带(黄带子);其旁支为觉罗,系红带子。宗室封爵共十二级: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思将军。外戚及异姓功臣封爵分为九等:公、侯、伯(超品)、子(正一品)、男(正二品),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贝勒和贝子是清朝授于满蒙贵族的爵位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的简称,比王爵小,比公爵大。对满人一般封给皇族,也有特例。清朝建国之初,满族贵族的封爵十分简单,贝勒等于王爵,其最贵者称为和硕贝勒。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重定制度,贝勒位在郡王之下,其次序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种封爵也颁给蒙古贵族。
贝勒和王爷有什么区别
1、时代不同。
贝勒是清代宗室的爵位,是清朝才有的。
而王爷则是早从汉朝开始的,那时候就盛行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
2、所封人群不同。
有贝勒爵位的人都是皇室出身。
而王爷既可以是皇室出身,也可以是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如韩信等。
3、等级不同。
贝勒是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
而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为第一级。
4、服饰不同。
贝勒因为是第三级称号,服饰规格低于王爷。
而王爷的服饰是除了皇帝皇后外,规格最高的。
清朝的王爷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二等级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那么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
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