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啥

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啥

2023-09-07 16:44:29 1739浏览

百战不殆的前一句是:知彼知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

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中《孙子·谋攻篇》,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原文节选: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翻译: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孙子·谋攻篇》

“谋”是谋划,计谋,计策,“攻”是攻打,攻城,谋攻是以智谋攻城,不用武力。战胜敌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本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战胜敌人的最高境界,二是谋攻之法,三是知胜之法及知己知彼。

1、提出用兵作战应力求“全胜”的观点,应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代谋”,以计谋取胜,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中策是”伐交“,通过外交手段促使敌国放弃抵抗或让地赔款;下策是”伐兵“,通过兵刃相见,歼灭敌军,占领敌国领土。

2、提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流血战争所应掌握的基本策略和战术原则。着重强调应根据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及战场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分别采取”十则围之“、”五则之“、”信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苦则能避之“的战术,而不可不顾自身军力薄弱机械地坚守阵地,以致为强敌所擒。

3、强调三军统帅,作为君主的辅佐。责任重大,其辅佐得周密与否,关系国势的强弱。指出国君要充分发挥三军统帅的才能,需要防止三种弊端:一是不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直接指挥军队作战;二是不了解军队的事情任意干预军队的政务;三是不懂得用兵的权谋机变任意干涉将帅们的指挥。

4、提出五条预测胜利的方法:一是知道在何种形势下可以战或术可以战;二是懂得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战术;三是全军上下、同心同德;四是以我方的有准备对付敌方的无准备;五是将帅有才能而又不受君主的掣肘。

百世兵家之师孙武生平简介

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卒于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盛典,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后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范围内广泛的被应用。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

孙武在吴国的三十年,励精图治,立下卓越的战功,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败不是由鬼神决定的,而是由政治经济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在孙武晚年时期,他的好友伍员被夫差所杀,孙武厌倦了世事无常,决定退隐,专心修订《孙子兵法》一书,不久后,因为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又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终葬于吴都郊外。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在一些史书上也有人说道,孙武是因为和伍员一起进谏,惹怒了夫差,是被夫差所杀,或是他因为是伍员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最后才被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