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2023-09-07 09:04:59 647浏览

陆王心学,即陆九渊、王阳明建立发展起来的心智学问,是中华文化和儒家后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心学,从孟子开始,兴于二程,盛于陆九渊,到王阳明开始集大成。

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1、陆九渊。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说、“发明本心”、“尊德性”、“大做一个人”、“践履工夫”等,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上承孔孟,下启王守仁,形成“陆王学派”,是中国儒家精神的真正体现,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着有《象山先生全集》。

2、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和与陈献章的学说堪相一致,已是学界的共识。

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主张“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思想来源。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属于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道思想而发展起来的。

2、思想主张。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3、思想实质。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根本目的。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5、地位。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6、影响。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压制人的自然欲望等方面,有消极作用。

二、不同点:

1、宇宙构成。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

而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2、认识论。

程朱理学主张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陆王心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通过世界外物,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

3、方法论。

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

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与此同时良知也非常容易被私欲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

4、为学程序。

程朱理学主张首先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程朱理学重经验,近于归纳法。

陆王心学则主张先发现本心,而后博览,近于演绎法。

5、作用和影响。

程朱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