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散文集代表作是什么
鲁迅在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上时候一个有名的人物,那大家了解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更多的认识一下他,认识一下他的作品。
鲁迅的散文集代表作是什么
鲁迅的散文集只有《朝花夕拾》。
另外散文诗集有《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比如《坟》《热风》《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集外集》《花边文学》等。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作家鲁迅于1927年编订完成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本书共收入10篇作品,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其中的作品内容回忆过去的“朝花(当时的生活)”是其一部分,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夕拾(写作时的思考)”亦是其重要部分。这些“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成为了解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
《朝花夕拾》是鲁迅基于觉醒的现代个人生存意识并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让读者思考人生更深层次的问题;同时也是不断突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多种崭新样式,虽是以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散文作品也是对时事的议论的杂文。文集中鲁迅用温情与辛辣的两种文风将清新活泼的童真世界与旧社会灰暗而深邃的背景混合,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流的艺术作品。
思想主题
《朝花夕拾》以童真的视角与心理描述着生命的存在和状态,而在追忆往事的眷恋中,理性的现实与价值又传递鲁迅对关于人生、生命的哲理性的思考,是对民族发展道路的思索,也是对人生自我态度的自省。其中有几点思想主题如下:
(1)对人间真情的赞美的主题
贯穿整篇散文集的是鲁迅从小到大的真切感受,是他感受到的人间的真情真感。鲁迅在回忆孩提时的往事时,显然表现出一种兴奋与亲昵。在整个文集中,有没有文化但会记得“我”心愿的长妈妈;有私塾老师读书时的有趣与隐藏在严厉之下的温情;有与“我”相见恨晚的旧友范爱农的友谊等等。鲁迅怀念他们,更是怀念旧日的自己。表达他对普通人身上焕发的朴实与善良的赞美,对他们的衷心想念与祝祷。
(2)对乡土的眷恋与反省的主题
在小说领域,鲁迅首创了“乡土小说”的形式。《朝花夕拾》虽是散文集,但跟小说一样都透露出故土—绍兴农村的影子。
散文集中鲜明地流露出他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风土人情的留恋,从《小引》开始到《五猖会》再到“百草园”他的故土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正是有对土地的感情存在,才可以在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情思。;同时又不忘自省,反映乡风民俗的部分腐朽,正是有对土地的感情存在,才可以在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情思。当然,故土又是积聚着封建与落后,所以又有无可奈何的感情存在。
(3)对如今社会的挣扎和讽刺的主题
在时代背景下,鲁迅遭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在这个时期的鲁迅呈现一种暮年心态,是在悲凉心境下仍然保留的批判斗争的锋芒。《狗·猫·鼠》暗含着对“正人君子”丑恶行径的批驳,反讽与幽默的典型运用,可以看到鲁迅的批判意识和为民族呐喊的努力。《五猖会》通过民俗来展现他对儿童成长教育问题的关注和对整个封建教育制度腐朽性的批判。《无常》则是他对善良公正的向往。这都抒发了他救国救民的强烈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
鲁迅简介
鲁迅,小名阿张,本名樟寿,初字豫山,后字豫才,改名周树人。1918年(民国七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候开始使用“鲁迅”作为笔名。1881年9月25日(光绪七年八月初三),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并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五四运动前后,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1920年(民国九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军校兼课。此后相继出版了《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1926年(民国十五年)后,曾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民国十六年)10月之后,定居上海,研究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930年(民国十九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成为左翼文学的领袖人物。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并在著文翻译、辑校文献、文稿校改、日记书信、诗稿题赠、设计装帧等方面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墨迹。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