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农村包围城市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提出的重要政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农村包围城市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始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内容:
1、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2、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走城市中心道路缺乏阶级基础。
2、中国内部没有建立民主制度,外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因此不具备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中国工人阶级也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政治斗争的条件。
3、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敌人的统治力量薄弱,千百年来深受封建主义压迫的贫苦农民革命性较强,便于组织与发动。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照搬苏俄革命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背离了中国的国情。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道路的意义:
1、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3、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的表现。
4、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为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鼓舞了他们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