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李世民最牛一首诗

李世民最牛一首诗

2023-08-31 16:29:26 309浏览

李世民拥有雄才大略,在位23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唐王朝的“贞观盛世”。其实他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流传至今的诗词一共有九十多篇,但是最著名的还是这首《赐萧瑀》

李世民最牛一首诗

赐萧瑀

唐代: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

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作品赏析

《赐萧瑀》这首诗极富于哲理。

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是两篇作品的名称,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诗的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相关故事

标题“赠萧瑀”不难理解,这是李世民赠给萧瑀的一首诗。

萧瑀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儿陌生,但其实他早就为我们所认识了。《西游记》原文里,观音菩萨为了找寻取经人,来到长安。她变作一个和尚,拿着袈裟锡杖,上街叫卖。而与观音攀谈、并把她引荐给唐太宗李世民的那个人,就是本诗中的主角:宰相萧瑀。

萧瑀这个人,来头很不得了。他是梁明帝萧岿的第七个儿子,是隋炀帝杨广的小舅子,唐高祖李渊又和萧瑀的妻子是姑舅表兄妹。关系着实很复杂了。萧瑀先是在隋炀帝一朝为官。后来眼看着自己这个姐夫正经事不干,把国家糟蹋得生灵涂炭,萧瑀是痛心又愤怒。恰巧这个时候,李世民带着李渊的信,请萧瑀共商大计。萧瑀从此投入李唐的怀抱,从李渊到李世民,可谓兢兢业业。

可又好笑又唏嘘的是,数十年间,萧瑀的人生可谓:起落起落起落起落起落起落。萧瑀曾六次拜相,又六次被罢免,这也算是历史上的独一无二了。

萧瑀这个人,能力强,品性也不错,唯一不太讨巧的一点是:他管不住自己那张嘴。

萧瑀第一次被罢相,是因为有一次当朝论事,萧瑀和另一个宰相陈叔达意见不合,两人当场就吵起来了。(唐朝采用群相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即尚书省的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中书监,门下省的侍中,同一时期宰相人数最多可达十余人。)平时看着挺斯文庄重的两个大臣,吵得是面红耳赤,唾沫星子乱喷。李世民劝了几次,都制止不住。泥人也有脾气,更何况他也不是。

李世民此时初登帝位,一方面为了威慑大臣,一方面也是的确被气到了,他推倒御案,拂袖而去。不一会儿就传出一道圣旨:萧瑀、陈叔达两个人,身居相位,却言语失态,对上不恭,罢免他俩的所有官职,回家闭门思过去吧。萧瑀罢官回了家,心里是越想越气,越想越伤心,竟然一下子大病不起。

李世民知道后,心里也不好受,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儿太过分了。毕竟那个人可是萧瑀呀,对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萧瑀。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之所以能顺顺利利登上帝位,背后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萧瑀。是萧瑀说服了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就退位为太上皇。

所以说,李世民和萧瑀,那哪能是一般的君臣上下关系,那分明是相爱相杀相得益彰相濡以沫相忘江湖而不得的关系呀。

没过多久,萧瑀就被重新启用,出任当朝首相。李世民还把自己的长女襄城公主,嫁给了萧瑀的儿子。两人这回是亲上加亲了。

5个月后,萧瑀因被人嫉恨告发他私自和亡隋皇后私通书信,又被罢相。很快真相查明,萧瑀第三次出任宰相。然后又是罢相、起用、罢相、起用……原因多是出自他那张爱“犯言直谏”的嘴上,每每惹得李世民是又恼又怒。当时恨不得砍了他的脑袋,过后却又忆起他的好。

大约就是在萧瑀第四次出任宰相的时候,李世民夸奖萧瑀“卿之忠直,古人不过”。你的忠贞耿直,古人都比不过。然后他便写下了这首“夸夸诗”,赠给了萧瑀,表达对他多年忠贞的肯定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