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周瑜的主要事迹

周瑜的主要事迹

2023-08-31 11:35:30 2002浏览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庐江舒县人,时人称为“周郎”。周瑜出身世家,其祖辈、父辈多人担任太尉等高官,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

周瑜的主要事迹:

1、顾曲周郎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于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2、一时瑜亮

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3、饮醇自醉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重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4、离开袁术

周瑜回到丹杨不久,袁术不愿孙策势力发展过大,就派遣其弟袁胤取代了周尚担任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只好跟随叔父一起来到寿春。建安三年,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想任命他为手下将领。此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眼光和性格非常了解,认为他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于是请求去离长江不远的居巢(今安徽桐城南)做县长,以寻找机会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担任居巢长的时候,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的豪族鲁肃。当时周瑜带兵拜访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便当即指了一囷相送。周瑜因此认为鲁肃非同常人,于是与鲁肃结交,两人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袁术想任命鲁肃为东城长,鲁肃也认为袁术不能成事,于是放弃了官职,携带家属及“轻侠少年”一百多人,来到居巢,与周瑜结伴东渡。

周瑜的历史评价:

1、在周瑜生前及去世之后,同时代的汉末三国人物在军事、政治、艺术才能、人格魅力等各方面都对其进行过高度评价。如孙策认为“周公瑾英隽异才”;孙权认为“公瑾有王佐之资”,如果没有周瑜,自己难以成为帝王;刘备认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程普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诸葛瑾、步骘称周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

2、后世对周瑜的正面评价中,还有一大部分来自文人诗词,尤其唐宋时期,众多著名文学家的都在作品中歌颂周瑜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如李白《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的艺术形象:

有关周瑜的文学作品中,以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最为广泛。小说为了塑造刘备阵营的正面形象,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将周瑜描写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反面人物,对许多史实进行了再加工,如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等东吴将领的功劳,诸葛亮并未直接参与。

小说中却将“孔明借东风”的情节作为火攻成功的关键;“草船借箭”正史上是孙权的事迹,早期的《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人也是周瑜,小说中处理成因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引发;正史中刘备眼中的周瑜是“器量广大”,小说中的周瑜却是器量狭小,时刻不忘对刘备集团阴谋算计,最后甚至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致使后世流传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