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2023-08-30 17:16:30 368浏览

在中国璀璨的诗坛上,柳宗元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柳宗元虽然才华洋溢,却屡次遭受政治上的打击。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1、唐代。

2、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是河东郡,世称“柳河东”。祖上世代为官,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3、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四岁时已熟读多篇古代辞赋。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公元 783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十二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4、十三岁时随父亲在湖北、江西等地游历,见识众多优秀人物。 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柳宗元考中进士并在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考取博学宏词科,历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虽然官职不高,但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学活动。

5、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永州司马,之后又远调柳州刺史,在柳州主政期间净化风俗、恢复当地经济发展,获得当地百姓的赞赏。

6、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11月8日,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享年仅47岁。柳宗元的去世令柳州民众深感悲痛,次年为其修建了衣冠墓,因为柳宗元官终柳州刺史,又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的人物成就:

1、革新朝政

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朝政革新,主要负责革新朝政的舆论宣传工作,以其出众的文才写作一批配合革新事业的文章。如他作为监察御史要主持祭祀所写的《蜡说》,还有密切涉及朝政的《时令论》《断刑论》《守道论》《六逆论》等文章,当时直接关系到政令、人事等重大问题的诏命制诰有许多是他所起草的,例如现存的《礼部为文武百僚请听政表》,就是在唐顺宗李诵病重、谣言四起的情况下所写的。

2、主政柳州

柳宗元担任柳州刺史之际两袖清风,注重为官清廉和福泽百姓,柳州当地的百姓相对于中原来说教化落后,但柳宗元没有鄙视民众反而对其施以儒家的礼法,推动百姓安居乐业和风俗淳朴。

柳宗元释放奴婢且以文化民,柳宗元到达柳州之前,柳州地区的百姓生活贫困,妇女妻子经常被男人抵押出去,如果长时间未赎回则成为奴隶,柳宗元面对这种情况,根据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和八年(公元813年)宪宗的两次特旨来推行释奴政策,以工偿债恢复奴隶的平民身份。

柳宗元以“兴孔子之道”为己任,重修孔庙并推动弘扬儒家思想,而且勇于提掖后进,改变落后的愚昧观念。最后,柳宗元注重身体力行,重视生产发展,亲自组织挖井以造福后人,而且本着利民精神引导人们从事农林生产,亲自在荒地上种植柑树和在柳江河畔种柳树,除此之外柳宗元还大力指导发展牧副业、修路等发展柳州。

3、古文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等人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打着复古的旗号进行文体和文风的改革。首先柳宗元在韩愈重视文章以道德教化为主的基础上,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具体主张,柳宗元的道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柳宗元在其文章中率先提出“文有二道”的思想主张,文学有辞令、褒贬、导扬、讽谕四种作用以及文学有本于著述和本于比兴两大部类,文如何发挥明道的作用规定了具体的途径,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学规定了内容和形式的基本要求;再次,柳宗元对文章的发展提出了广泛继承和注重创新的见解,提倡反对骈文以学习古文。

柳宗元的人物思想:

1、文学思想

柳宗元通过在长期学习和写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主张革新六朝以来的散文,他认为散文的创作目的是为阐明道理,反对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文辞和音律美,建议作家在此基础上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综合运用多样艺术手法的能力,以便创作出具有鲜明深刻、清新通畅、曲折厚重等特点的作品。

他提出“奥”“明”“通”“节”“清”“重”六种手法相互作用,达到深入浅出、波澜壮阔、幽深峻峭、结构严谨、气势磅礴的境地。除此之外,柳宗元主张广泛学习古代文化遗产,吸收儒家经典、老庄哲学、《国语》《史记》等作品的特点和优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2、教育思想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来源于他自幼接受的传统儒家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期以明道”,即通过教育手段以期培养统治阶级的治术人才。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当开发民智,培养人才,用改革的措施来使统治阶级的思想合于“道”的要求,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柳宗元认为教育目就是培养君子,除正统儒家学者经常强调的“忠君、孝亲”那一套伦常标准之外,还强调以能否符合“公之大者”的政治要求,以及是否具有“生人之意”的政治理想为标准。柳宗元认为君子的历史使命是“行道”“济世安民”。

君子是人格高尚的人,内外兼修,内可以守其道,外可以行其道,为国家所用,就出而施行治道,就居家修养以完善其身。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