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石的知识
化石一词源自拉丁文,意为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为研究地质时期的动、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证据。中国古籍中早已有关于化石的记载,如春秋时代 的计然和三国时代的吴晋,都曾提到山西省产“龙骨”,“龙骨”即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化石。
有关化石的知识:
1、所谓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
2、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3、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化石一般最少都要经过上亿年才能形成。
4、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接着就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5、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6、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因为在较老的岩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较简单的,而在年代较新的岩石中的类似种属的化石就要复杂和高级。
7、石化木普遍存在于世界的部分地区,且最常在酸性及沙漠地区中所发现,因为那些地方很容易因侵蚀作用而暴露。石化木通常都被严重地硅化(有机质被二氧化硅取代),且生殖组织常会被保存在良好的状态。此类的样本有些会使用宝石雕琢的装置来切割及磨光。石化木的石化林已在每个大陆中被发现。
化石的形成条件: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4)被埋藏的生物尸体还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形成化石。有时生物死后虽然被迅速埋藏,但不久因冲刷等各种因素暴露出来而遭到破坏,也不能形成化石。有一些保存在较古老岩层中的化石,因岩层的变形和变质作用,使化石遭到破坏。
(5)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保存。
活化石:
1、活化石是指一些与化石物种十分相近的现存物种,或是一些只从化石中了解到的生物被发现尚存在(最著名的例子是美洲鲎)。舌形贝、鲎(又称“马蹄蟹”)、水杉、银杏等都是活化石。
2、有的中国专家分析推测,中国恐龙蛋化石资源极其丰富,其埋藏量约在10000个以上。另有中国专家估计,中国河南省西峡县一带,恐龙蛋化石全部埋藏量不下数万个,其丰富程度举世罕见。
3、从恐龙蛋原始结构在地层中保存的完好程度来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恐龙蛋壳化石;一类是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在完整的恐龙蛋化石中,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胚胎。恐龙蛋化石可呈窝状产出,排列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