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四教具体是指什么
众所周知,孔子不仅是儒学大家,同时还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下“孔门四教”。你知道“孔门四教”具体是指什么吗?
孔门四教具体是指什么
孔门四教具体是指文、行、忠、信。出自《论语述而》载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看孔子的“四教”,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文”,传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博学多才;
“行”,传授学习行动,包括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的行动智慧;
“忠”,学习情感态度尽职尽责,树立对父母、家庭、家乡和国家忠诚的价值观;
“信”,教育学生与人相处诚信友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按照孔子当时的社会状况,他教育学生的四个方面,可看做是:文献知识、行为规范、忠于职守、言而有信。
在孔子看来,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行动策略,修养品行更为重要。学习文化知识,是为品行塑造打下基础。学生只有学得多,才会懂得多,才会遵照道理约束自己的行动,培养健全人格。
——“文”
指诗书礼乐数和文献知识,渗入儒家思想和观点,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行”
指行动德行,要求行为符合周礼的社会规范。人类的外在活动,归结到最后都要体现在言行之上。孔子教授弟子,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说好话,行好事,言行一致,久而久之,逐步养成美德。
“文”和“行”属于外在修养,“忠”和“信”则是内在的修养。
——“忠”
“忠”的核心,是克己尽心,是全力以赴,是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是对自己的所有承诺认真负责。
孔子告诫弟子:一定要勤勉尽责、忠于职守,千万不能松懈倦怠。“忠”是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是高度的责任感。
——“信”
其核心主旨是诚实守信。孔子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在孔子眼中,诚信是与人相处和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一个人若是失去了诚信,也就无从谈起道德修养,更不要说君子之德了。孔子教导弟子们讲诚信,以诚信构建仁德。
在孔子“四教”中,“忠”和“信”属于情感和价值观的范畴,是最重要内容和目标。
孔子“四教”,也具有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彰显孔子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孔子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人类做出了许多贡献:
一、德育上的贡献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道败德失的春秋末期。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华十大传统美德”(简称“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二、教育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学,取得了新的成就。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三、史学上的贡献
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四、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五、哲学上的贡献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