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2023-08-23 15:39:50 923浏览

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所开出的方子流传了1800年,仍旧为抗疫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有关张仲景,你了解有多少?

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是东汉时期南阳涅阳县人,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后人尊其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1]。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轻仕途,张仲景“堂上行医”

张仲景所在的是汉朝末年,沿用的是汉武帝时推行"举孝廉"的推举制度。张仲景被郡县推举到了朝廷。张仲景当时担任长沙太守,管辖九个郡县。

张仲景本来就不喜欢做官,他对为官做宰不感兴趣,加上当时的朝局动荡,兵祸不断。朝廷腐败没落,对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毫无作为,张仲景对此非常失望。

张仲景心系百姓,他对民众遭受的荼毒非常心疼。当时的年代,官民有别,但是张仲景却是以民生疾苦为重,他大开府门,在衙堂之上“坐堂行医”。百姓都欢呼鼓舞,为有这样一个体恤百姓的父母官而感恩。

我们现在所说的“坐堂行医”就是出自张仲景行医典故。因为张仲景一生行医救人,后人对张仲景非常敬仰,在张仲景离世之时,长沙百姓跟故乡南阳的百姓,因为张仲景的埋葬地点还争夺起来。

张仲景最后还是安葬在了南阳城东温凉河畔。医圣祠的坟茔垒得高高的,那里的一土一瓦都是感念他的百姓一担一担挑过来的。百姓无不感慨,哪里还会有这样悬壶济世的好医生呢?

对方剂学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60余首,许多名方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仲景方剂被称为“经方”,经方在君、臣、佐、使的配伍运用和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遣方用药,各具特点。不仅如此,仲景遵循建立的辨证求因、审因立法、依法定方的原则为后世医家组方用药所效法。方药剂量也颇有讲究,方中某一药物剂量的增损,即左右整个方剂性能,时至今日仍屡屡见诸于临床,难怪后人有云“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在药剂制备方面,仲景也有着很广泛的运用,从《伤寒杂病论》所载诸方中,采用剂型种类甚为完备,除以汤剂为主要剂型外,还有丸剂、散剂、栓剂、灌肠剂、酒剂、醋剂、饮剂、煎膏剂、洗剂、浴剂、熏剂、滴剂、软膏剂等,这些剂型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和施用方法。

对辨证论治的贡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为内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治疗紧密结合起来。

《伤寒论》以六经论治为纲领,载方113首,著论22篇,合计397法,条文简约,字字珠玑。伤寒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病多实热证,三阴病多虚寒证。由于手足经络同名,又分别络属整个脏腑,因此脏腑、经络、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仲景在危重证的治疗上也很有成就,除伤寒六经病中亡阴、亡阳证候及各种严重逆证、坏证外,《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多种抢救卒死的方法,如吹鼻取嚏法、舌下含药法等,还首创了灌肠法。特别是仲景提出用人工呼吸法抢救缢死、溺死病人,其操作与注意事项的合理,与现代的人工呼吸及心脏胸外按摩术非常相似。公元三世纪即发明应用此项技术,令人惊叹不已。对诊疗实践的精练总结,标志着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