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上一句是什么

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3-08-23 11:45:12 5861浏览

“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上一句是“我本将心向明月”。意思是指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上一句是什么?

“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上一句是“我本将心向明月”。意思是指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出自元代高明所作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听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琵琶记》元代·高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译文:

入朝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

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如果不经住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不会有扑鼻的香气。

寒窗苦读了十年,没有人知道你的辛苦,等到你考中状元,全天下的人都开始崇拜你。

本来把心全部奉献给了明月,可是明月并不在意,却独独照耀着那没有直觉的沟渠。

【琵琶记】

《琵琶记》是高明得以名扬后世的代表作,它是在宋元时民间流行的蔡伯喈故事,尤其是在“戏文之首”《赵贞女蔡二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蔡伯喈即东汉文人蔡邕(蔡文姬之父),官左中郎将,后人虚构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到处讲唱,陆游诗中有“满村听说蔡中郎”的诗句,可见其流传之广。《赵贞女蔡二郎》演的是“伯喈背亲弃妇,为暴雷震死”事,而《琵琶记》则改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在主题和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动。

剧情是:蔡伯喈新婚不久即入京赴试,考中状元,被牛丞相招赘为婿,过着富贵豪华的生活。其妻赵五娘吃糠咽菜,侍奉公婆。后公婆饿死,五娘麻裙包土,埋葬了两位老人,便身背琵琶,弹唱乞讨,进京寻夫。幸赖牛小姐贤德,甘居妾位,使他们夫妻团圆,“一夫二妇,旌表门闾”。“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第一出《副末开场》),作者意在宣扬忠孝贞烈的封建道德,但剧中赵五娘的悲惨遭遇,客观上反映了元代末期仍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生活的苦难,揭露了封建官吏的横行不法和骄奢淫逸。

全剧结构双线(赵五娘和蔡伯喈)发展,以富衬贫,以喜衬悲,对比鲜明强烈,是当时社会尖锐阶级矛盾的客观反映。全剧虽以“大团圆”的喜剧形式结尾,却笼罩了一种使人压抑的悲剧气氛。剧中赵五娘的形象颇具光彩。这是一个在封建社会有着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封建伦理道德对她们的束缚和影响。

《琵琶记》被称为戏文中的“绝唱”(何良俊《四友斋丛谈》),获得“曲祖”(魏良辅《曲律》)、“南曲之宗”(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的殊荣。文词以本色为主而又文采斐然,描写人情真实细腻,婉转曲折,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糟糠自厌》一折素来脍炙人口。《琵琶记》对后世影响很大,赵五娘的形象,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琵琶记》还被译成多种文字,远播海外。195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曾召开关于评价、整理《琵琶记》的讨论会。《琵琶记》传本甚多,其中嘉靖苏州坊刻本和清陆贻典钞本最接近原著,另外还有李卓吾评本、《六十种曲》本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中华上编版再版钱南扬校注《元本琵琶记校注》,最为精审。

创作背景:

高明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处州录事、绍兴路判官、庆元路推官等。后辞官隐居于宁波城南二十里的栎社,寓居于沈氏楼中,闭门谢客,埋头于诗词戏曲的创作。《琵琶记》即创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间。

《琵琶记》就戏剧文体来说是属于宋元南戏的范畴,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专名。它最初起源于南方的温州地区,原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据明人祝枝山《猥谈》记载道:“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