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简介
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但他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公元前321年,秦国入侵,屈原积极领导秭归乐平里的健儿们奋力抗击,从此崭露头角,踏上仕途之路。下面具体来看看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故事简介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后来曾经被召返。
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洞中苦读的故事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楚国王室血脉,从小对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平时里鲜有人迹。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后,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脚冻肿了。他起身跺跺脚搓搓手待身体暖和过来就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其实,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经验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肯吃苦肯努力,做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远比其他人要多的多。屈原能够取得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就与他的吃苦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屈原投江的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强大,六国只好联合抗秦。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他十分器重楚国贵族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间,他积极展示自己的政治才华,联齐抗秦,让楚国有一段时期在六国之中很强大。然而,他的优秀却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的嫉妒,屈原屡屡受到排挤,楚怀王听信谗言不再信任屈原。之后,齐楚联盟被瓦解,屈原看着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联盟被瓦解,非常伤心,哀叹楚国的兴旺是不长久的。楚怀王死后,楚襄王继位,仍然不重用屈原,在小人的进谗之后,楚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公园前278年,秦将白起伐楚,并攻破了楚国国都。
五月五日,屈原披头散发地来到汨罗江北,郁郁寡欢,身形憔悴不堪。一位渔夫认出了眼前的男子就是三闾大夫屈原,就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屈原告诉渔夫自己被放逐在这里。渔夫开导他,既然世界都是浑浊的,你就随波逐流,只要自己内心深处保留高贵品质就好了。屈原绝望地说:“我怎么能让我高贵的心灵蒙受污尘呢。我宁愿葬身鱼腹。”于是,他将自己投身汨罗江中,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节。
屈原生平故事
屈原在我国绝对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岁毛童,上至耄耋老人,无一不晓他,毕竟我国还特别设立了一个节日——端午节来纪念他。
屈原出身并不普通困苦,相反他还是个贵族。关于屈原的这个姓氏也有个说法,话说屈原原本的家族姓氏是芈,同楚王一样,但是后来被改为熊。屈原的祖辈早先一路迁徙到南方楚地,之后因为立功,在周朝被封上了楚地。后再春秋初期,又被封在了楚地一名为“屈”的地方,所以后代便以“屈”为姓氏。而在出国时期,屈氏家族是楚国三大姓家族之一,可见屈原那会儿的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啊。
但是上天总是公平的,让你拥有这绝好的家世背景,肯定会在别处给你设置一点障碍。屈原一心想报效祖国,为当朝立功,却也做了不少为国为民的时事。但是自古朝廷的权力斗争相当激烈,且能容得下这样的人,所以屈原在当朝为官之时,一直受到其他团体的排挤,并且还不受帝王待见,并且被流放。这也真是件够郁闷的一件事儿。
当然,屈原同时也是一名浪漫的诗人。一般来说,真正的文人要是去当官,不得志的居多,但是留下佳作的倒是很多。他将自己一生的抱负和不满都寄托在诗中,即使是在流放的时候,有渔夫曾经劝过他人生在世何必一直端着,活得轻松点儿不好吗?但是屈平骨子里的那份文人之气坚决不允许自己向世间妥协,这也是导致他在国破家亡的时候选择投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