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初的氧气怎么来的
氧气弥漫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着其高度而逐渐下降,也就是越远离地面空气越稀薄,同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就越低。去过高原的人往往会有这种体会,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或是山峰上,呼吸会变得很困难,这就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所造成的缺氧症状。
地球最初的氧气怎么来的
长期以来,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即吸进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然而有人认为,原始地球上最早的氧气来自地核,至今地核仍在不断地把氧气通过海洋释放到大气层中去。他们发现,海洋中的氧气与植物释放出来的氧气、大气层中的氧气并不相同,而且一份植物释放出来的氧气和两份来自海底的氧气相混合,恰好与大气层中氧气的气体构成相吻合。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碳C+O2==CO2铁3Fe+2O2==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4、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5、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7、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