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可夺帅也的意思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三军可夺帅也的意思:
1、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2、这里的“志”是“志向”。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一点“志气”充盈胸中,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改革攻坚时期,面对质疑、退缩、观望等消极情绪,领导干部胸中要有一点“志气”,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否则如何担当得起历史的重责?
论语的作品鉴赏:
1、《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2、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3、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5、《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作品评价:
1、西汉刘向《别录》:“《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2、西汉匡衡:“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艺之旨,则人天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3、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4、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
5、东汉赵岐《孟子章句题辞》:“论语者,五经之錧鎋,六艺之喉衿也。”
6、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7、唐代薛放:“论语者,六经之精华。”
8、北宋赵普:“《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古今源流至论》)
9、北宋程颢、程颐:“于语、孟二书,知其要旨所在,可以观五经矣。”
10、清代焦循:“五经非论语,则无以运行,故为五经之錧鎋也”,“衿为交领交衽之通名,此与喉并言,则正以为领人之一身。内则辖之以喉,外则键之以领,谓论语为六艺之总领也。”
论语的经典名言: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往事已不谏,来者犹可追。
9、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
10、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2、不学诗,无以言。
1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5、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1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0、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