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和菊花是中国人过重阳节必备的吉祥物,前者雅号是“辟邪翁”,后者又名“延寿客”。但对于为何要在重阳节使用这两种吉祥物,现代学者的解释往往语焉不详,不能令人满意。另外,对于王维诗句“插遍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在解释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成熟的果实颜色鲜红、娇艳欲滴,很像是缩微版的红枣,因此古人又称之为“蜀酸枣”、“肉枣”,采摘后去核入药,名为“山萸肉”,看到这里学习中医的朋友也就明白为什么山萸肉又被称为“枣皮”了。
山茱萸的产地,按照《神农本草经别录》记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及琅琊、冤句、东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一带。至今河南等地仍有大规模种植,比如位于河南南阳、以生产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著称的宛西制药,就有大面积的山茱萸种植基地。
重阳节和茱萸的关系
1、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谐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2、因此,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汉族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以祛邪辟恶。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因而,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3、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茱萸的功效
1、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节,传统上人们都会插茱萸,用以避难消灾、辟邪祈福。
2、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山茱萸酸涩微温而质润,走肝肾二经。温能助阳,酸涩主收,故能补益肝肾,涩精缩尿,收敛元气,敛汗固脱,固经止血,强壮身体,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
3、中医上,山茱萸的果实山萸肉,常被用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同时,茱萸还是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爱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而左归丸、右归丸以及有固经止血作用的固冲汤、敛汗固脱的来复汤,山茱萸皆为方中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