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余华活着好句摘抄

余华活着好句摘抄

2023-11-26 08:43:54 387浏览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之一,首次出版于1993年。作品描写了主人公徐福贵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不断经受苦难的故事。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与对苦难的抗争精神,以及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人生态度。

余华活着好句摘抄:

1、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家的羊棚里。

4、抬担架的都猫着腰,跑到我们近前找一块空地,喊一、二、三,喊到三时将担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将伤号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5、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6、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7、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

8、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9、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是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10、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11、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12、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13、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14、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活着的时代背景:

1、作者余华在创作《活着》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当时,受当时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一片繁荣,面对改革开放以后外部文化所造成冲击和影响感到惊慌不已,甚至还出现了文化自卑感。

2、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一些现当代作家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学理论知识和写作形式,为进军世界文学行列贡献绵薄之力。

3、先锋文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而余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余华的作品提倡精英意识,反对循规蹈矩和一成不变,鼓励冲破世俗束缚,并利用文字对这种精神进行了积极探索。

活着的创作经历:

作家的叙事内容及叙事视角往往跟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联系。余华自身的经历对他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余华出生于文革时期,当时的场景给小余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余华的这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对文革的历史有所体现。

活着的创作灵感:

余华偶然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离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余华,他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心境的转变,创作出《活着》这一著作。

余华简介:

1、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

2、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

3、1990年,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出版。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 。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