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克己复礼是谁说的

克己复礼是谁说的

2024-03-02 15:23:01 301浏览

所谓“克己复礼”,大致意思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得言行都合乎礼教。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一直以来是人们奉之经典的思想内涵。对于“克己复礼”你是如何理解的?

克己复礼是谁说的

“克己复礼”,是孔子针对颜渊问仁的回答。

克己复礼的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而遵照礼的规定去做就是仁。一旦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修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您的这些话去做吧。”

为什么孔子会倡导克己复礼呢?

首先,孔子倡导克己复礼,是基于他的道德哲学。在孔子的观念中,人的行为应该遵循道德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仁。“仁”这个字,孔子解释为“爱人”,即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具有同情心和慈悲心。

这种爱人的行为需要通过克制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的规则和秩序。因此,克己复礼的核心是通过自我约束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秩序和谐。

其次,孔子倡导克己复礼,也是基于他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社会秩序混乱,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孔子希望通过克己复礼,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们回到礼仪之邦的时代。他认为,只有遵循礼仪,人们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安定。

最后,孔子倡导克己复礼,也是基于他对教育的重视。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克己复礼,人们可以学会自我约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总的来说,孔子倡导克己复礼,是因为他看到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希望通过克制自我,恢复礼仪,来重建社会秩序。

孔子的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