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话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话

2024-02-26 16:42:46 566浏览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形容一个人即使有再好的记忆力,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不如用文字将它记录下来!不无道理。古往今来,真正“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只怕是一种传说而已。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话

张溥。

张溥(pǔ)出身官宦门第,惟因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自己的著作也题名为《七录斋集》。《明史》记有张溥“七录七焚”的佳话。

张溥的勤奋和才智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他的学业进步神速。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逐渐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30岁时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官拜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官场后雄心勃勃,他牵头组建了学术团体文社,先起名为“应社”,后更名为“复社”。其成员是参加科举考试青年人,江南仕大夫为主体。文社宗旨是研究学问,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关注民众疾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典故

《明史·张溥传》记录了《张溥嗜学》的故事: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但他是个有志气、很刻苦的人,心想:别人读一遍,我就读十遍。可这个办法虽然有效,但不是很理想。后来老师罚他抄写十遍课文,没想到第二天就流利地背出来了,张溥很高兴。再后来,凡是要求背课文,他都抄几遍,这样每次都很快地背出书来。此后,张溥靠着“烂笔头”,勤奋学习,著作宏丰,终成一代名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仅是从古至今的一句俗语,也是许多人读书学习的经验之谈。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强调读书不但要动脑,而且要动笔。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写到:读书要看、读、写、作四者皆备,“每日不可缺一”。胡适谈读书时强调“手到就是劳动劳动你的贵手。读书单靠眼到、口到、心到,还不够的;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怎么做好“烂笔头”

1、听了就行,不记课堂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上做笔记,可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让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记了就行,不做课后复习

没有经过复习的知识,就像泼到筛子上的水,根本留存不住。没有复习就没有记忆,当然也就谈不上知识运用。

3、不管会不会,都不参与课堂互动

课上和老师互动,是把自己的学习状态反馈给了老师。这既是对老师劳动的认可,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

4、上了就行,不做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提前找问题,带着问题,就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更容易集中精力去听课。

5、为了记笔记,跟不上老师节奏记

课堂笔记的时候一字不落的记下来,并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跟上老师才是重点。笔记挑重点记,课后整理,才会事半功倍。

6、改了就行,不做错题整理

平时练过还是做错的题说明知识点掌握不牢。半问半抄的订正,没有深入分析原因,错过的题只会一错再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启示

对于记忆力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记忆力过于自信,从而忽略了多写下来的重要性。然而,当他们遇到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准确地回忆起所有的细节。这是因为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和不准确。相比之下,如果他们能够养成在纸上多写几遍的习惯,就可以更好地巩固记忆,并减少遗忘的可能性。

此外,养成记下来的习惯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当人们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事情时,他们可以通过写下问题和解决方案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展和计划。

总之,“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这句谚语提醒我们,多写下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记忆和思考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提高工作效率,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句话,并积极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