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北风卷地白草折全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全诗

2024-02-23 14:53:19 310浏览

“北风卷地白草折”是描写风景的一句名言,这出自一首泛着异域风光,雄奇瑰丽,却又苍凉悲壮的边塞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词可谓说是非常的出彩,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吧。

北风卷地白草折全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全诗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北风卷地白草折全诗赏析

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塞外雪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武判官在冰天雪地中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这首诗歌的语言非常优美,诗歌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情景交融,生动形象;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以春天的梨花比喻北国的雪景,既写出了北国冬日的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离愁别绪;再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句诗写出了北国的寒冷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武判官的深情厚意。

其次,这首诗歌的节奏感非常强,让人读起来非常流畅;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通常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这首诗歌通过押韵、平仄、长短句等手法,使得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

此外,这首诗歌的主题也十分深刻,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与武判官在冰天雪地中的分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在送别武判官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同时也感慨人生的无常和无可奈何,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使得这首诗歌更具有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北国冰雪风光,更表现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