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铁马冰河入梦来全诗及作者

铁马冰河入梦来全诗及作者

2024-02-22 17:13:46 402浏览

“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出自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诗目,诗中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年老体弱却仍想报效祖国的心愿,下文中总结出这首诗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铁马冰河入梦来全诗及作者

全诗如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重要人物,以其辛辣犀利的文风和忧国忧民的政治立场而闻名。

陆游的诗文作品以豪放、激昂、慷慨、悲愤为特点,他的诗歌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关切。他的散文作品则以议论时事、批评社会弊端为主,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陆游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曾参与南宋对抗金朝的战争,并在战场上表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陆游的文学成就和政治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文学的巨擘之一。

译文: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创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赏析: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理解性默写: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