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凤求凰》全诗
《凤求凰》不是李白所作,但是关于凤求凰,李白也写过一首诗,名叫《登金陵凤凰台》,此诗就诗人行吟时的动态而言,首联咏身之所在的凤凰台,颔联环顾台之所在的金陵城,颈联放眼城外的江天,结联遥望西北天际,层次非常清晰。
李白《凤求凰》全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栖息悠游,现在不见了凤凰的踪迹,只有长江水依旧东流。曾经的吴国宫殿已变成萋萋芳草掩埋着的荒凉小径,多少晋代的王公贵族也已成为荒冢古丘。远处的三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滚滚的江水被白鹭洲一分为二。太阳的光辉总是被那些浮云所遮蔽,即便登的再高也望不见长安城,怎不让人忧愤难平。
诗词赏析
诗人于天宝三年,因遭谗言陷害而离开长安,漫游到金陵,登临金陵台,有感而发,遂借景抒情,以古喻今,感叹大自然之永恒,表达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人登此台,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此中的美丽传说,可惜胜景不常,如今只余空台,而且台前的流水一如既往地流淌着。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指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晋代,指东晋,东晋以金陵为都城;衣冠,指世家大族;古丘,指古墓。历史上的几多繁华,如今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只有这“幽径”、“古丘”在时时引发人们的怀古之情,使人想到这片凄凉的场景上面曾经上演过几多风云变幻。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此联描写眼前所见之景,用词精妙,富有动感。“落”字,极言三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像是空中坠落一般;“分”字,意即洲处水中央,水被迫绕行而过,恰似从中被剖为二半。这样便非常简洁、生动地写出了山、天、水、洲的位置关系,如此写景也是为了与上句咏史相比较,给人一种“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句用象征手法,喻意极深:“浮云”,喻奸邪小人,“浮”字形象地刻画岀了其逢迎拍马,欺上瞒下,反复无常的丑陋情态;“日”,象征着皇帝;“蔽日”,指奸佞当道,皇帝被蒙蔽。“长安不见”,暗喻被皇帝冷落,无法接近。诗人被谗陷而离开长安,此时情由景发,意自心生,不得已,用此隐晦的语言抒发了心中的忧虑愤懑之情。
李白个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延伸阅读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符合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可以这么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